人力资源 >> 正文

郑秉文:养老金制度试点不能没完

2012-12-26 16:33:17 来源:新京报

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养老金制度改革没必要“没完没了试点”

核心观点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需要“一揽子改革”,最好花上几年的时间,然后从某个早上开始实施运行,不要今天弄了这个,明天再弄那个,不要没完没了所谓试点。

养老金的投资收益率不仅要跑赢CPI,更要逼近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否则就会有巨大的福利损失。

现行的养老金制度只要简单看几个参数,就可看出它是不可平衡的,在可持续性上存在巨大的隐患。

郑秉文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和社会保障实验室主任,《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主编。

郑秉文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和社会保障实验室主任,《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主编。

对话动机

12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报告指出的一系列问题引发公众关注。

报告显示,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额突破2.22万亿元,在32个统筹单位中(31个省份加上新疆兵团),2011年收不抵支的有14个,如果没有相应的财政补贴,支付缺口将达767亿元。

如此规模的“空账”,是否意味着养老金的亏空?700多亿元的收支缺口,要如何解决?

2万亿“空账”

不是养老金“亏空”

这一代人要建立自己的账户,但上一代人谁来养?在制度建立之初,我国没有解决这个“转型成本”问题。

新京报:个人账户2万多亿元的“空账”,是否意味着养老金的“亏空”?

郑秉文:这是两个概念,完全是两回事。我国实行的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制度,我们叫“统账结合制”,或者说“部分积累制”。

社会统筹用于支付已退休的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则是用于个人积累,退休时开始支付。

所谓的“空账”是指,个人账户的部分也被拿去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2011年全国个人账户的空账额是2.22万亿元,首次超过2万亿大关。

但从整个养老金的收入支出来看,制度能够大体维持平衡。

2011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4130亿元,其中财政补贴2272亿元,“非正常缴费”收入1898亿,这包括补缴、预缴、清理历史债务等。

新京报:这些“空账”是怎么来的呢?

郑秉文:社会保障制度的本来面目是“现收现付”,也就是下一代养上一代。但这一代人要建立自己的账户,上一代人谁来养?

因此个人账户的制度一建立,就面临一个“转型成本”。在十几年前制度建立之初,我国没有解决这个转型成本问题。

新京报:所谓“转型成本”,就是现在退休的一部分人当初没有缴费,却要拿钱?

郑秉文:对。我国建立这个制度是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是国企改革阶段,国企员工都是企业劳动保险,因此亟须建立一个社保制度,替代企业保险制度。

这些退休人员为经济建设贡献了一辈子,由于制度转型的原因不发给他们养老金是不行的,于是国家建立了“部分积累制”,你自己积累一点,拿出一部分来养老头老太太。

交15年,拿25

现行养老金制度面临压力

最低缴费15年,到了50岁就可拿退休金,活到75岁,那就是拿25年的养老金。交15年的,拿25年的,这个制度可持续吗?

新京报:有人说中国的养老金制度“不可持续”?

郑秉文:养老金制度要有一个精算,但我们的制度只要简单看几个参数,就可看出它是不可平衡的。

例如,如果一个灵活就业人员按照最低缴费15年,女工到了50岁就可拿退休金,根据中国的寿命预期,可以活到75岁,那就是拿25年的养老金。

交15年的,拿25年的,这个制度可持续吗?交的是平均工资的20%,拿的养老金如果是按未来社会平均工资的40%来计算的话(2011年的养老金替代率大约是42%),那么,她交这十几年的钱,还不够她拿5年退休金的。剩下20年,这个钱谁给她掏?

类似这样的问题在这个制度设计里还很多,这些都是制度不可持续性的重大隐患。

新京报:你曾说过,现有的养老金制度这样运转下去,15年之后的养老金可能吃不上盒饭,真的有这么严重吗?

郑秉文:按最低缴费15年计算,按养老金计发公式,每缴费一年就拿相当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一个百分点,15年就是15%.

例如,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制造业年平均工资为36494元,每月平均也就是3041元,15%的替代率每月只有456元。所以,每月四五百元,也就仅够吃盒饭吧。每天平均生活费只有15元。

当然,我说的这是极端的情况,都按照最低缴费年限缴费。实际情况也差不多,比如,新农保中,绝大部分农民选择的缴费是最低档,就是每年100元,几乎很少选择第5档500元的。

再举个例子,法国规定最低缴费年限是37年半,后来发现37年半不可持续,要提高到40年。37年半都不可持续,中国15年,可持续吗?

欧洲有几个国家,规定67岁退休,目的就是维持相当水平的替代率不变。否则,就或是降低替代率,或是提高缴费,或是提高退休年龄。这是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导致的,不是人的意志可以转移的。

盯住GDP增长率

方能分享经济增长成果

增值保值是指养老金能不能跑赢CPI,但除此之外,养老金制度还面临巨大的福利损失。

新京报:养老金在保值增值上面临很大的问题吗?

郑秉文:我认为,面临极大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是有这么多钱放在银行里吃利息的。

增值保值是指养老金能不能跑赢CPI,但除此之外,养老金制度还面临巨大的福利损失。因为养老金的回报率,极大地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

这个增长率与GDP几乎是同步的,甚至高于GDP的增长率,如果盯不住这个增长率,你就没有分享高速经济成长带来的成果。

新京报:要跑赢CPI,还要逼近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

郑秉文:今年是2012年,假设你在20年前加入这个制度,当时你每月工资200元,200元的8%给你攒起来了,也就是每个月16块钱。存在银行里吃利息到现在,即便能变成40块钱,但40块钱,是现在工资的百分之多少?肯定到不了8%,恐怕连0.8%都到不了,这就是福利损失问题。

社保基金投资应有部分实业投资

空账持续扩大,必然造成未来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另一方面,一旦将账户做实,账面上的钱可能面临贬值的尴尬。

新京报:怎样提高养老金的收益率呢?

郑秉文:我历来主张,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多元化。存款应当有一部分,债券投资应当有一部分,实业投资领域也应当有一部分。

而从实业投资的角度来看,基础设施投资尤其是一些涉及国计民生的、收益性比较好的大项目,可以考虑拿出一部分来单独进行投资。此外,投资体制改革还应当国际化,可以考虑走出国门,以分散风险。

新京报:即便是做投资,收益率似乎也很难达到像GDP这样的高增长。

郑秉文:对。所以说到底,在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下,积累是划不来的。做实个人账户,将会是低效的。

维持空账还是把个人账户做实,这在学界至今仍存争议。一方面,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空账持续扩大,必然造成未来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另一方面,一旦将账户做实,账面上的钱可能面临贬值的尴尬。相对于现收现付制,统账结合制下的投资,解决不了巨大的福利损失问题。

新京报:要不要做实个人账户,看起来是一个两难情形,你的建议是什么?

郑秉文:在我看来,对于中国而言,最适合的养老保险体制是实行记账式名义个人账户制(NDC)。

所谓记账式个人账户制,就是参保人缴纳一定百分比的个人收入,由国家为其记入个人账户;但资金随即可用于支付当代养老金,个人账户并无真实资金存在,仅有缴费记录。

同时,职工个人缴费和单位缴费也统统进入个人账户,形成“完全积累”,个人领取养老金的标准仅与个人缴费额度、年限等相关。缴费额度高、年限长,未来领取养老金待遇就高,自然会对高缴费、晚退休产生激励。

当参保人退休时,再根据一套精算程序,将账户中所有的账面积累换算成真实的退休金,发放给每一名对应的退休者。

一旦实行这个制度,养老保险待遇将会完全成为每个参保人的个性决策事务,参保人与国家对立的现状自然化解。

提高统筹层次,“富余”省份可补贴“收不抵支”省份

统筹层次太低是导致目前几乎所有制度困境的根源,所以提高统筹层次应该是一个努力方向。

新京报:2011年有14个省份的统筹基金收不抵支,这会有什么影响?

郑秉文:是的,2011年是14个省份收不抵支,2010年是15个。

统筹层次太低是导致目前几乎所有制度困境的根源,所以提高统筹层次应该是一个努力方向,这样可以减少资金浪费。

现在宏观资金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全国各地一半省份资金有积累,另一半省份不够,中央和地方财政都得转移支付。这样一来,财政介入这个制度,但却有一部分资金沉淀,而且越来越大,这就形成了浪费。

如果提高统筹层次,资金使用效率不就提高了吗?资金有盈余的省份,就可以把钱补贴给收不抵支的省份。

新京报:这样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的养老金水平会不会被拉低?

郑秉文:不会。社会保障制度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公式,地方无权去更改和调整。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社会保障制度、格式、政策都是一致的。

改革可以先进行案头设计,花上几年时间

往往制定了一些制度,然后派生出好多问题,然后又打补丁,打每一个补丁又派生出好多问题。

新京报:在养老金之外,我们还希望建立什么样的制度呢?

郑秉文:第二支柱,就是“职业年金”制度。

我们1991年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但是发展得很不好,国家不重视。

今后公务员、事业单位也都得建立。加入到这个基本养老保险改革里面,替代率不就上来了吗?你不能把他的养老金降了一半,降了一半儿他不愿意改革了,改革进行不下去。

新京报:是不是要先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再做公务员养老金的改革?

郑秉文:不是。所有的这些改革,应该是一个配套的改革,同时进行,国家应该想到这是一揽子改革。就是说先进行案头设计,花上几年的时间,然后从某个早上开始实施运行,不要今天弄了这个,明天再弄那个,不要没完没了的所谓试点,没那个必要。

比如,辽宁试点到现在11个年头了,还不见个头。所以,在长达十几年的历史阶段中,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往往你制定了一些制度,就会派生出好多问题来,然后你又打补丁,打每一个补丁又派生出好多问题,这样问题会成堆,最后没办法改革。

新京报:那这个一揽子的改革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郑秉文: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这是十八大提出来的。

此外,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还有解决三个困难:一个是增强公平性,一个是适应流动性,一个是增加可持续性。这三个问题是目前我国社保制度的三个拦路虎。

现在养老金没有一个全国性的电子平台,所以跨省接转有好多困难。如果能像银行一样,全国是在一个平台上干活儿,就能减少很多麻烦。

公务员没有占用职工缴费的钱

我国在2009年建立的新农保,有100元至500元几个档,80%以上的参保农民选的是第一档,就是100元。除了经济约束等其他条件之外,不信任恐怕是一个重要原因吧。

新京报:个人账户“空账”的另一个原因,是不是一些人没有缴费,但同样从这个池子里拿钱,比如公务员?

郑秉文:不是。公务员没有占用职工缴费的钱。目前公务员养老金直接由财政拨付。

新京报:事业单位也是这样吗?

郑秉文:事业单位情况比较复杂。全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3000万,大约有2000万在上世纪90年代参加了改革,他们也缴费了。

另外1000万人没有参加改革,他们不缴费,完全在旧制度里。

但是,事业单位只是造成制度不可持续的原因之一,作用不大,主要原因在于制度设计本身。

新京报:今后的改革是公务员这部分向企业职工的制度看齐,还是企业职工向公务员看齐?

郑秉文:未来都得参加改革。公务员此前没参加改革,搞那么一个独立的,似乎是有特权的制度,那是不好的。

但是加入进来以后,由于制度不完善,加入进来才拿那么一点钱,这种改革能成功吗?所以要改革制度。否则变成了“事业单位90年代养老金改革”的第二个版本了。

新京报:不同人的养老金数额有很大差距?

郑秉文:养老金制度不能追求绝对的公平,全民一个水平,这是不可能的。一定要强调多缴多得,少缴少得,存在差距是应该的、必须的,但差距不能过大。

新京报:我发现很多人都不相信今后养老能靠养老金,有的攒钱养老,有的买房养老,您有没有感受到这样一众普遍的社会情绪?

郑秉文:我也感受到了。这就表明我们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公信力不如其他国家。

我举一个例子,丹麦嘉士伯啤酒是一个大型跨国公司,他的董事长亲口跟我说,他热爱他们国家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即使把他收入的一半都扣掉了纳税了,但他仍然觉得这个制度非常好。

再举一个例子。我国在2009年建立的新农保,有100元至500元几个档,80%以上的参保农民选的是第一档,就是100元。除了经济约束等其他条件之外,不信任恐怕是一个重要原因吧。(郑道森)

  • 分享到:
  • 推荐到豆瓣
  • 地 区
  • 职 位
  • 年 薪
  • 截止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