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近,“深圳医生多点自由执业被叫停”的消息再次引发了大家关注,也再次将“医师多点执业”话题推上媒体关注的浪尖。
由于此前很多地方都有试行的多点执业,在政策设计时,打破了医师执业地点不超过3个、以及须经所在医疗机构允许的限制,因此,深圳被认为是首个试点医生自由执业的城市。
九月底,广东省卫生厅同意在深圳试点多点自由执业。按照计划,自由执业的改革原本将在今年年底前铺开,然而目前得到的确切消息是,深圳方面已经赶在发文前撤消了这个方案。
新政为何“胎死腹中”?
中国之声记者采访了广东省卫生厅主管医改的副厅长廖新波。
廖新波:本来认为还不够大胆,还必须彻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谁知道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也遇到了一些院长的质疑,甚至反对,最后顶不住了。
对此,也有媒体称,这次深圳医生多点自由职业的细则被国家卫纪委叫停,理由是步子迈得太大,要缓一缓。之所以说它步子大,是相对于各地都在试行的多点执业而言。
2009年的4月,国务院提出,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职业。在允许医生多点职业的同时,也做出了一定的限制。比如,去别处执业前,要经过所在单位和相关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多点执业的地点不能超过3个等。这样的一些政策试点在2011年的7月扩大到全国。
“推而广之”方案反响如何?
从去年8月1号多点执业开始实施以来,参加医师多点执业的人数越来越多,被第一执业医院限制的情况并没有出现。医生多点执业的试点推行,让社区医院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
合肥长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娟告诉记者,他们社区共有全科医生12名,专科医生人才的匮乏一直基层社区医疗机构面临的最大问题。而多点执业的推行,帮他们缓解了这一难题。
李娟:在没有实行这个政策之前,我们专家是对口支援专家,一般是一个礼拜2次,施行这个多点职业以后,每个礼拜基本上在3-4次,他们时间上面没有什么限制,方便老百姓,也方便我们社区中心的医生对病人服务。
社区医院受益,并不是安徽一地的成果。例如在湖北,调查结果显示,除了和安徽一样的,医生出于第一执业医院的行政安排,对社区医院开展技术帮扶,362人次的多点执业中,医生主动受聘在2个以上医疗机构行医的一个都没有,也就是真正意义上实现多点执业的一个都没有,政策推进难说顺利。
医生:一天接待上百病人 没时间多点执业
对此,吉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广成表示,有时候一天要接待上百个病人,抽时间到别的医院出诊还真不是件容易事。
张广成:上班来得早,下班走得晚,晚上还有加班,非常忙。首先得保证自己第一执业医院工作地点,才有其它职业点的工作,必须以这个为主。
看看各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挂号大厅,就知道医生们的苦恼所言不虚。这偶尔有空偷偷“走穴”兴许还行,长期到另一家医院固定上班,恐怕真的会精力不济。
专家:来自医院的阻力不可忽视
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郑雪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医生无力多点执业是一方面,但是也正如廖新波所说,来自医院的阻力也不可忽视。
郑雪倩:第一职业单位的人只担心,你本来是我这的医生,结果你都出去,到别的地方去职业了,那谁能保证我这个地方的工作呢,怎么样保证我这的患者安全?还有一部分医院也担心工作都不满负荷,结果你到别的医院把病人带走了,影响到医院的收入了。还有一些考虑给医生的福利待遇、养老保险是原来医院出钱的,你怎么给别人去服务了呢?他有这种顾虑在。
政策推行需循序渐进
医生不积极,医院有情绪,医生多点行医的改革似乎推行艰难。但在郑雪倩看来,医生“走穴”现象的大量存在,就证明患者对于优质医生资源的流动有很大需求。深圳医生多点自由执业被叫停,更加证明多点执业的改革,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郑雪倩:我们国家目前还不适合马上推行自由职业者,我觉得将来有可能实现,但是它应该有个过渡,因为第一现在条件还不够成熟。它还必须有人士制度改革,包括我们国家现在的法律,包括医师法、2010年出台的侵权责任法,都谈到的是单位负责,由单位来赔偿。
其实,深圳医生多点自由职业改革方案没有通过,也许并不是坏事。这也是提醒相关的部门能够重新审视,更加稳健的推进改革。正如廖新波所说,改革并不会停止,而是会不断的修正,以更实际的方式推进。(记者冯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