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是指老年人的收入,特别是那些就业的老年人退出劳动力队伍之后的收入问题。一般而言,这种收入有五个来源,一是个人储蓄,即劳动者在年轻工作时将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供年老后使用;二是家庭代际抚养,即“养儿防老”;三是就业单位建立的养老金制度,例如目前我国的企业年金;四是国家根据法律建立的养老保险制度,往往要求企业、在职员工或者两者都缴费,缴纳的费用支付给退休者,形成制度性代际抚养;五是政府财政支付的普惠制养老金或者针对某一群体的养老补贴。
这五种来源各有优点,也各有局限性。我们先假定某个老年人只有其中一个来源,分析一下这五种方法的优缺点。
个人储蓄的优点是自己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和偏好把握储蓄的量,缺点是长寿风险,有可能多年的储蓄用完了,人仍然健在。
家庭代际抚养是农业社会主要的养老方式,因为在农业社会最大的资产是耕地,劳动力则是产出的保障,儿子是家庭中最稳定的劳动力。家庭代际抚养的优点是可以降低个人储蓄面临的长寿风险,缺点是如果家庭中的年青一代出现问题,包括身体问题或者道德问题,老年人的风险加大。
企业建立的养老金往往与员工工资水平挂钩,即工资高,退休金高,鼓励“多劳多得”,劳动者在为企业作出贡献的同时,为自己积累了养老金,缺点是,如果企业破产或者倒闭,大量退休金可能化为乌有;特别是,如果企业建立的养老金是积累式的,往往会将积累的基金交给基金公司经营,如果经营不善,可能会出现贬值。因此,无论是企业倒闭,还是积累的基金经营不善,都是这种方式面临的风险,特别是对那些即将退出劳动力队伍的老年职工,风险更大。
国家根据法律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是工业化的产物,最早出现在十九世纪的德国。这种制度往往是采取“现收现付”的办法,即工作的一代人支付养老保险金,收集的保险金支付给退出劳动力队伍的一代。该制度并不积累大量资金,所以,不存在投资风险,对退休者有法律制度的保障。但是,这种制度在人口老龄化的时代则出现问题,一方面由于退休者寿命延长,领取退休金的时间延长,另一方面,由于出生率下降,新进入劳动力队伍的年青人比重下降,结果是取之者众,供之者少,制度出现资金收支不平衡的困难。如果将养老金保持在低水平,例如,不高于社会平均工资,并且在经济发展正常条件下,维持收支平衡也许不是大问题。但是,如果要保持60%左右的个人替代率,就可能产生收不抵支。在现收现付制度下,解决老龄化所造成的资金问题的办法有四种,一是在职一代人多缴费,但是,缴费比例过高一方面会加重在职一代的负担,另一方面会加大企业成本,降低企业的竞争力;二是降低已退休者的待遇水平,但是,减少既得利益往往困难重重,也很难得到社会认同;三是推迟退休年龄,增加缴费者,减少领取年限。这种办法是目前面临老龄化的发达国家采取的通行办法。但是,这种办法也会遇到即将退休者的反对,并且,由于生理原因,老年职工的生产率下降,企业愿意用年青人替代老年人,即以年青人就业为理由反对延迟退休。四是国家财政补贴。采取这种办法的条件是财政充裕,有钱投入养老金。但是,如果财政补贴比重过大,这种制度的性质就不再是现收现付,而转化成下面国家财政支付的制度了。
政府财政支付普惠制养老金对老年人的风险最小,只要政府不更替,财政不亏空,养老金就有保障。但是,如果老年人的生活完全依靠政府财政,在老龄化的时代,财政负担会越来越重。财政的来源是税收,在财政负担加重的情况下,只能增加税收,“羊毛出在羊身上”,高税负带来的问题是企业竞争力的下降和劳动者劳动积极性的下降,对国家的长期发展不利。所以,各国对由政府财政支付的普惠制养老金都限定在特殊人群中,例如,我国近年部分省市出台的针对高龄老人的生活补贴,就是这种普惠制养老金。
以上分析了这五种办法的优缺点,可以清楚地看出,由于各种办法都有缺陷,所以,在发达国家,完善的养老金制度往往不是仅有其中的一种办法,而是由多种办法构成,这就是世界银行所提倡的“多支柱”模式。然而,也需要指出的是,无论采取哪种办法,从全社会角度看,养老金最终的性质是代际抚养,是由就业的一代生产出产品或者服务提供给退出劳动力队伍的一代人。而不同养老金积累和领取方式的不同只是在效率与风险之间的选择罢了 。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