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岭市的杀医案引起了全国震动,医生们也抱团起来,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近年来,针对医生的暴力行为频现,在温岭杀医案之前,哈医大杀医案、衡阳杀医案、天津杀医案都震动全国,就在前几天,又爆出银行工作人员打骂医生,造成医生外耳道撕裂的惨剧。
针对这种现象的讨论多指向医疗体制。国家医疗开支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不公,都造成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另一方面,缺乏一个让公众信赖的调解乃至司法体系来解决医疗纠纷,也让民众在很多时候选择诉诸暴力。
不过,患者对医生的暴力仍有更深的根源。不难理解,医院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场所。在这里,充满了生离死别,充满了拿到糟糕检查结果之后的极度恐惧,充满了对生的渴求,这些都是极端糟糕的心理应激状态。加之在中国医院里,医生在高强度劳动下,很难满足每个病人的咨询需求与心理抚慰,病人与医生之间误会频发。在这些场景下,一点点小误会就可能发展到患者对医护人员恶语相向,拳脚相加。可以说,对医护人员的不满与暴力,是内生于行业本身的一个特点。
和大多数人想象中的不同,对医生的暴力攻击现象并非中国独有。奥地利约2/3的医护人员曾遭患者或患者家属殴打;2008年,以色列发生4000起袭击医护人员事件;美国医护人员受到暴力袭击的比例为千分之八,远高于其他职业万分之二的比例。由于美国人可合法拥有枪支,这些暴力往往升级为枪击事件。从2000年至2011年,全美医院内共发生91起枪击事件。
发生暴力事件的原因和中国也非常相似,医疗效果不满,诊疗措施导致患者不适,医护人员处置不当,药物上瘾者或者精神病患者,另一个具有福利特色的原因则是在医疗制度下病人长时间的等待。
所以,单凭制度改革,并不完全解决患者对医生的暴力,更何况制度改革远水难解近渴。在当下,加强医院安保体系,全方位做好预防措施,理当先行一步。这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的类似措施值得我们借鉴。美国加州通过法例,要求医院必须安排足够的医护人员和安保人员值班;加拿大出台了“院内攻击性行为的防范与治理机制”,要求配备工作人员负责处理暴力威胁;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的相应规范,不但规定了报警、安检、监控,更是细化到了治疗区有备用出口,设施、家具不能被利用行凶,布局不妨碍员工脱困。
其实道理非常明白,既然医院是个如此特殊的场合,血的教训已经非常之多,那么为什么医院的保安措施仍然少于车站、商场呢?
对于医院而言,一个小型的x光安检设备,仅需20万元左右,并不算太昂贵,相应的人员配备也不是多大负担。比起之前卫生部发文要求公安部配合建立警务室,这些措施仅仅涉及到如何分配医院资金的问题,属于卫生系统内部的事情,不需要跨系统的配合,自己就可以做起来,立竿见影。
从更大层面上来看,这些措施的实施与否,反映了医院的管理者,卫生部门的管理者对医生生命安全的重视程度,而更深层次的问题则是医护人员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来源:长江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