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正文

专家:养老双轨制并轨职工或还是吃亏

2013-11-15 10:19:5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生老病死是人人不得不过的槛,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期间万众瞩目的议题。本次会议的公报最终针对这些民生问题宣布了原则性的政策,要求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保“双轨制”改革、延迟退休等是近期舆论热点,但面对这些挑战的具体对策还要在现实中完善。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唐钧近期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21世纪》:你对三中全会公报在社会保障、社会政策这方面的表态有什么评论?

唐钧:从公报整体来看还是讲经济改革的部分比较多,讲社会保障只是在一段中讲了教育、住房、社会保障、医疗、就业等问题,都是一句话。总体的说法应该说和“十八大”上的差不多,但给社会保障前面加了两个定语:“公平”和“可持续”。这两个词背后的内涵很多,目前各有各的说法,很难确定报告的这两个词具体的意指。

《21世纪》:这两个词可能含义比较多样化,不过近期媒体讨论比较多的是养老金“双轨制”问题,以及按现行体制发展养老金未来能否满足民众养老需求的问题,对这两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

唐钧:就“双轨制”问题来说,简单的“并轨”恐怕不是解决办法。“双轨制”本身是不公平的,体现为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金太低,现在平均下来只有1800元,多数人还不到,因为在中国通常60%-70%的人是在平均数以下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中国的养老金不是完全用来过日子的,还要用于老年时的医疗开支,如得了大病有自付的部分。从这个角度讲,1800元的养老金确实是非常低的。现在社会上流行的一种情绪和舆论是,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养老金标准高,但其实事业单位也不高,也就三四千块钱一个月,过日子外要预留医疗费用的话,这其实也并不高。如果要简单处理这个问题,那就还是要继续把企业职工养老金往上提,而不是把事业单位的往下拉。事业单位里有将近3000万的教师和1000万的医生、护士,下调他们的养老金恐怕也不是个办法。所以简单的办法我称之为“小改”就是继续提高企业职工的养老金。

《21世纪》:那与之相对应的“大改”是指什么?

唐钧:如果要大改的话,就是首先要搞一个“基本养老金”,所有公民到18岁之后或者参加工作之后,都要根据工资比例交这个费用,而领取时是在同样水平上领取,即与基本生活需求相适应的水平,这是可以算出来的。之所以讲一个“水平”而不是大家拿一样的钱,是因为从城市到农村,各地的消费不一样,应该实实在在计算过上最基本生活需要多少钱,依此制定一个标准,从国家领导人到农民都一样,并随物价上涨而调整。然后还有一块叫“补充养老金”,有余力者可以参加,钱多可以多投,钱少可以少投,由市场来操作。

《21世纪》:现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都是财政支付的,这是不是加大了改革的难度?

唐钧:对,这就是我要说的“双轨制”并轨解决不了问题的第二个原因。对公务员等群体来说,现在财政只需要谁退休就付谁的钱。如果说要改革,大家都要出钱,那就意味着财政不但要为已退休者支付养老金,而且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人,也得给其每个月付钱,他们个人也要出钱。这些可能也得财政出,假如要对事业单位的人实行不从财政出而从单位出,那就意味着教育和医疗的费用也许还会上涨。但实现这样的“并轨”后,如果这些人的退休金标准和企业职工的还是不一样,你说现在的职工是吃亏了还是占便宜了?其实不一定,很可能还是吃亏了。所以“双轨制”并不是说简单地把公务员等群体拽到这个制度里来就行了。所以我觉得要改的话,索性就按“基本养老金”加“补充养老金”的模式来,打破身份差异全部改掉。

《21世纪》:那么可持续性问题呢?现在人口老龄化趋势正在明显化,而我国的养老金机制虽然法律上说是“统账结合”,但实际上还是“现收现付”,那么如何确保养老金未来能满足需求?

唐钧:最近有个学者做了个计算,说中国养老保险所积累的钱仅够用一年半,这个计算其实说明我国的养老保险本质上是“现收现付”的,现在的情况可以说是“现收现付、略有结余”吧。当年收上的钱发出去,不够的政府贴补一部分,发完之后还有结余,这是职工的养老保险金。这在现在是没有缺口的。但为什么有的人讲有缺口?其意思是单位和个人交的加起来是不够支付的,需要政府补贴。《社会保险法》规定养老保险制度筹资由个人、企业、政府三方负担,所以现在这个模式并没有错,而且其中政府负担比例不到20%。

那么将来会不会不够?现在中国的老人有两亿多,城市职工这块只是6000多万人领养老金,其他人从理论上讲不是“新农保”就是城市居民的养老保险,还有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有人算将来不够。这是显然的,因为现在就不够。那么政府要补多少呢?我们现在的养老金占财政的比例是2%多一点,即使现在的盘子翻两番,也还不到10%,那将是老龄化最高峰的情况。如果整个制度不改,我估计到那时有10%-15%吧,而这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可能还差一些。

《21世纪》:那你的意思是在我国,政府在养老中投入的责任还要增加?

唐钧:肯定是要增加,所谓的“缺口”有多大,也意味着政府的投入要有多大。

《21世纪》:现在的体系还有个大问题是个人账户的空转,根据很多人的理解,我们交的个人账户里的养老金就是自己的钱,但现在被用到别的方面了。

唐钧:首先国家从来没有承认过你交的钱就是你的,其实所有的钱都“归大堆”,在发的时候会区分你从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分别拿了多少钱。从大的制度模式来看是“现收现付”的,支付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的区分,其实只是个说法而已。现在其实“体制内”的养老金没有构成那么大的负担,主要负担是在“体制外”。这个安排是要改的,比如农民55块钱的养老金,买两包感冒药就没有了,毕竟不是个办法。

《21世纪》:除了保障低之外,统筹制度的分散化使得劳动力不敢随便迁移也是社保的大问题,你对此怎么看?

唐钧:这其实是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有两亿多农民工,还有很多到其他城市的打工者。按照现在社会保险的法律规定,这两部分人都是在交钱,但是退休时能否领得到就不一定了,恐怕相当大一部分人都得不到。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