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复旦大学附属耳鼻喉科医院一教授被指学术造假

2013-11-15 10:24:42 来源:现代快报

王宇澄

王宇澄和他的老师反目为仇

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正敏教授被举报了,举报者是他的学生兼前任助手王宇澄。2013年11月8日,王宇澄在北京向中科院递交了举报材料,内容涉及论文数目造假、专著抄袭以及临床试验造假等多个方面,并指控王正敏利用不规范的专著、论文获得了院士头衔。

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宇澄曾兼任王正敏的秘书。2005年,王正敏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家的身份被增选为中科院院士。

抄袭与注水

王宇澄提供给中科院指控王正敏依靠违规学术成果当选中科院院士的材料里,最主要的指控,是关于著作抄袭。被抄袭者是王正敏的导师,也即王宇澄的“师爷”UgoFisch教授。

王正敏的第一本专著《耳显微外科》出版于1989年。这本专著中,有一百多幅关于如何实施耳部手术的手绘图,和UgoFisch教授的两本专著《Tympanoplasty and Stapedectomy:A Manual of Technology(鼓室成形术和镫管切除术:技术手册)》和《Microsurgery of the Skull Base(颅底显微手术)》中的图片相同。但《耳显微外科》一书中,并未注明图片来源,书中参考文献里,也未提及这两本书。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办,自创刊起王正敏一直担任该刊主编。记者发现,截至2005年4月3日,王正敏申报院士前,共发表论文271篇。但其中有88篇在《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发表。这88篇“论文”中,除了14篇是从《耳显微外科》一书摘取之外,还有40余篇文章是作为非研究性文章发表在“发刊词”、“专家笔谈”“我如何做”等栏目的小品文。

在王正敏当选院士时提供的271篇论文中,记者发现,其中还有6篇文章属于“一稿多投”。

“师生情”

1999年,为了深造医术,当时31岁的王宇澄离开了南京鼓楼医院耳科大夫的职位,考取了王正敏的研究生。2003年,王宇澄被聘为王正敏的秘书,负责协助他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在有王宇澄辅助工作后,王正敏开始写作他的第三本专著《王正敏耳显微外科学》,这本书出版于2005年院士增选之前。王宇澄负责校对书中一些知识错误,并负责图片编辑。

除了帮导师出版专著,王宇澄当时最紧要的工作就是帮助导师王正敏申报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宇澄说,推荐王正敏的院士有7位,5位医学学部院士,还有2位其他学部的院士。原本,推荐王正敏的院士中有人过世了,推荐人不足,王宇澄有亲属在中国科学院工作,就帮助联系了两名院士推荐人。

反目

“我帮他申请上了院士,他却抛弃了我。”王宇澄称,王正敏在当选院士后对自己多方为难,导致他在医院难以立足,这是他愤而举报的原因。2006年春节过后,“他主动找到我谈话,说外面有人说我们搞小集团,以后我不要到他这里来了。”王宇澄回忆。

“我2006年本就应该提副教授,当时三个人参评,我的条件最好。”王宇澄说,等到第二年他才评上。之后有人提醒他,他之所以没有第一年评上,就是因为他的导师王正敏不支持。

之后,王宇澄接连遭遇挫折。他未能进入科室的耳科组,提职称也总被要求“礼让”,他感到自己工作全无希望了。

2012年1月12日,王宇澄带着他搜集的“证据”去见导师,希望王正敏不再为难他。“谈完之后,我就被赶去门诊了。”王宇澄说。

一对师徒由此彻底反目。王宇澄开始更大规模地在网络上披露自己导师、院士王正敏学术造假的信息。据《南方周末》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