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医患”问题事件不断。昨日,本市一名护士因核对患者名字遭到一飞脚。在记者联系走访的本市多家医院的医患冲突中,急诊室儿科妇科发生的频率最高。
突发事件
护士之间交流引来一脚
昨日9时30分,一起医患冲突正在本市一家三甲级医院上演,就医者是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他叫骂着追进门诊采血室工作区内,一脚踹向躲在角落里的一名护士。
记者赶到现场时,双方都已去了派出所,原本整洁的采血室内,消毒柜被推翻在地,输液车也瘸了腿,甚至一块玻璃隔断掉了下来,框架变形扭曲。
说起当时的情况,就医者和医务人员显然还没有从惊慌中缓过神儿来,一位工作人员直接感叹:听说过急诊室医护人员被打骂的事,现在都打到采血室来了。
综合就医者和现场医务人员记者得知,此事或因护士向就医者核对名字有关。一位患者告诉记者,当时采血护士向男子询问名字,但是男子显然有些不太冷静,反问“检查单上不是有吗?”护士对此显然很委屈,她们表示口头核对采血者的名字,是为了避免因为患者拿错单子造成检查单的名字与患者本人不一致,本意是为了对患者负责。但是这位患者显然不理解,甚至歪曲。情绪颇为激动,采血尚未开始气氛就紧张起来。
此时刚刚从卫生间回来的护士李某听到争吵后问“怎么了”,男子又质问道“关你什么事儿”。
待男子终于抽完血离开,护士李某与同事交流起刚才的不快,并肯定“应该核对名字”,在李某看来,尤其像这位患者名字中有“丹”这样男性女性通用的字,更应该谨慎一些。
然而刚走不远的男患者不知是不是又误解了,突然返回,不由分说叫骂着冲进工作区踹了李某一脚。
医患冲突
急诊室儿科妇科成重灾区
“别提了,现在医护人员被打的事儿特别多。 ”大连医科大学医务部一名医务人员感叹道。
采访中这名医务人员告诉记者,以前很多患者的依从性非常好,现在有些患者来看病时,一开始就抱着敌对的情绪,稍有不满意,就可能吵起来,严重的甚至可能动起手来。这种情况在急诊室、儿科、妇科发生的频率最高。
记者了解到,就在这个月初,附属二院的一名护士也被打了,原因是她给一名就医儿童采血时,第一次没有抽出来,她赶紧向家长赔礼道歉,第二次就抽出来了,但是完事儿后家长两个大嘴巴子就打在了护士的脸上。打人者最终被行政拘留。“如果说医患纠纷,只是医患矛盾的一个表现,那么像这样的医患冲突,真的称不上纠纷,但是反映出来的则是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冷漠和不信任,这更让医院感到压力大。 ”这名医务人员说。
据一位长期驻院民警介绍,日常工作中,他也经常对一些患者和医生间发生的争执事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总结,结果发现其中大都是由于一些误会引发的。比如有患者反映医生出诊时拖拖拉拉甚至不顾患者而在诊室内闲聊,经过调查发现,患者所认为的闲聊实际上是医生在向另外的患者询问病情和病史,前来看病的患者往往心情不好、情绪急躁,而这样的情形下,一旦产生不满很容易升级成暴力事件。
这位民警呼吁医患之间多加沟通,加深了解,增进互信,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矛盾增多升级。患者如果在就医过程中发现医护人员存在不规范,应当通过正规途径寻求诉求。
打骂之外
医护人员成情绪宣泄对象
“被打被骂,简直无法想象。 ”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医患冲突,急诊室医护人员的反应最大。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急诊室的一位外科医生告诉记者,作为急诊科的大夫,因为突发事件多,工作节奏快,情绪本来就焦躁,但是当患者或家属不满意张口就辱骂时,为了稳定自己的情绪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还得忍着,长期下来身心俱疲。
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医务人员经常被当做情绪宣泄的对象。这位急诊大夫告诉记者,在辱骂甚至是殴打医护人员的患者或家属当中,有人喝酒失去了理智,或是酒后被人打了,到医院后就把气撒到医生的头上,没有办法和患者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