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医院里都有这样一个部门:当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沟通不畅时,他们第一时间来做调停人;有患者和家属撒泼闹事时,他们立刻站出来解决纠纷;有来访者情绪激动、打人骂人时,他们依然语气平和,耐心解释。那里的工作人员每天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但他们依然在默默地为医患和谐尽一份力。本期,《生命时报》记录下他们的心声。
北京宣武医院医务社会工作部
患者上门吵闹是常事
桌上不敢放玻璃制品
11月28日早上9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早就忙碌起来,处理患者意见和投诉的医务社会工作部里,8名工作人员在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工作。
“怎么解决?我就要找医生,啥都别说!记时间,看医生啥时候来?”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爷和他的两个女儿在几名医院保安的跟随下,“声势浩大”地闯了进来。工作人员赶紧围上来,耐心询问情况,但情绪激动的大女儿听不进任何话,只是大喊:“你赶紧找医生,要不没说的!”旁边的老大爷也激动起来。
见调解没法开始,跟着过来的安保人员只得代为叙述:患者今天办出院手续,因一些细节问题没有沟通清楚,在病房和医生拉扯起来。还没讲两句,大女儿立刻表示不满,“咕咚”一声,一屁股坐在地上,“昏死”过去。工作人员赶忙上前想将她扶起来,但她推开所有人,硬是躺在了地上,大声喊:“赶紧把主任、主治医生、主管医生都给我找来!”不一会儿,科主任带着主治和主管医生赶来,可家属却闹得更厉害了。在整个沟通过程中,大女儿始终大喊大叫,多次打断主任和主管医生的话,丝毫听不进解释,几次躺在地上撒泼,大喊“绝食”、“找院长”。老大爷也激动地叫喊,差点晕厥。
后来记者得知,他们是外地来京的患者,大女儿自身也是医务工作者。科主任早上已经就病情问题与家属沟通了一个多小时,但对一些细节,家属一直不同意。从早上9点一直到中午12点多记者离开时,沟通和调解工作还在继续。
医务社会工作部主任杜淑英在十年中,见证了医患纠纷的风风雨雨,对刚刚这个事件,杜淑英说:“在投诉和纠纷接待中,或多或少都充斥着暴力,像刚才这样喊闹的、骂人的,甚至恐吓的,这些语言暴力在工作中并不少见,我们也遇到过患方抓着调解员的衣服不放,甚至直接上拳头、上脚的情况,或者在办公室一通打砸。”她指了指接待室的门和铁柜上面的坑坑洼洼,说:“有的砸电话、撕烂我们的记事本,还有的拿起椅子扔向工作人员,我们桌上都不敢放玻璃制品。”记者还注意到,茶几的一只腿明显是断了以后又接上的。
十年的工作,杜淑英感慨最大的是“纠纷越来越多。”投诉主要集中在医务人员的态度方面。究其原因,一方面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有些医务人员确实不太注意沟通,另一方面,患者自身也有原因。“换位思考是第一要务。”杜淑英说,做他们这个工作的,每天都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经常被指着鼻子大骂"如果你妈死了呢,如果你爸死了能冷静吗……"这些都司空见惯了。”杜淑英说,平复心情,做到文明接待、耐心解释,不能出现接待纠纷不慎而引发新纠纷,这是我们要遵守的工作纪律。
北京天坛医院医患协调办公室
书桌被砸得坑坑洼洼
病人闹事多为了要钱
11月29日早上9点,记者来到北京天坛医院医患协调办公室。十几平方米的房间里,一张泛黄破旧的书桌被砸得坑坑洼洼,书柜一扇门的玻璃没了,这是来“闹事”的患者和家属的“杰作”。
记者采访时,一名个子不高、身材偏瘦的中年男子突然进来,很熟悉地巡视一圈后又走了。“这是我们这的"名人",几乎天天来找我们主任。”工作人员说。办公室主任王强后来介绍,三年前该男子的儿子被人打成脑出血,情况危急,手术风险很大,几家医院都不收。后来,天坛医院接收了,并派出我国脑血管介入手术的元老级专家为他做手术。术前,医生与家属反复沟通过手术中会出现的问题,并得到了家属同意。但不幸还是发生了—患者因手术并发症死亡。从此,患者的父亲就开始了“要钱”之旅。通过司法程序,医院赔付了30万。没多久,他又来要钱,威胁、自杀、暴力都用过了。医院没办法,通过北京市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再次赔付了26万。可谁知道,过了一段时间他又第三次回来。当医院了解到,男子做试管婴儿失败后,抱养了一个孩子,医生们便自掏腰包捐了6万块钱给他。今年3月,他第四次来医院要钱,理由是“奶粉太贵了”。“他每天不是堵院长,就是来我这里闹,真的很无奈。”王强说,还有一个患者家属,出现纠纷后,拒绝走正常途径,就跟医院闹,“住在急诊室,还给我们办公室泼过屎、泼过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