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英籍家庭医生“混”在体制边缘

2013-12-23 17:36:52 来源:北京晚报

谢吉伯,一位做了15年的英式家庭医生,2009年起扎根北京的社区医院担任家庭医生。他发现,这些年在北京的一些社区医院,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任与和谐正在形成。

在我国的医疗系统中,体制内的公立医院一直是主力。但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一些新概念被引入到中国的医疗系统中,比如家庭医生。家庭医生,本是一个“外来概念”。而在我国,体制内的家庭医生(即社区医生)和体制外的家庭医生却并行存在。

谢吉伯正在尝试把体制外家庭医生的优势,融合到体制内,让中国患者体验到家庭医生的周到服务。他的一些视角,让我们更好地审视当下医疗改革与医患关系。

看点

家庭医生提供平等服务

谢吉伯在香港出生,17岁时随家人一起迁往英国,在剑桥大学,他拿到全科医学文凭。毕业后,他成为一名全科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也叫私人医生,是对患者实行全面的、连续的、有效的、及时的和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和照顾的医生。谢吉伯说,在英国,家庭医生就像家庭成员一样,见证着患者的成长。

2006年,已经做了15年英式家庭医生的谢吉伯,回到中国、定居北京。刚到北京,谢吉伯进入了一家涉外诊所,但对中国一线家庭医生的浓厚兴趣,让他下决心辞掉高薪职位,加入到中国家庭医生行列。“我知道中国一直在进行医疗改革,包括试点家庭医生。英国家庭医生的模式很成熟,我在英国做了15年家庭医生,所以想看看中国的家庭医生是什么样的,不是文件中的样子,是实际的样子。”

2009年,谢吉伯来到东城区海运仓社区卫生服务站,当了一名中国医疗体制内的社区家庭医生。带着在英国行医15年形成的惯性,谢吉伯以一种舒缓、平易近人的形象,成为了海运仓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名医。

“谢大夫很客气”——《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报道中,社区居民对谢吉伯的好脾气印象深刻。

“我也经常会关注到中国的医患纠纷。其实,医患纠纷哪个国家都有,只是可能没有这么激烈。我觉得,产生纠纷,就是相互间信任不够。患者的素养是一方面,医生自己的态度是另一方面”,谢吉伯觉得,医生与患者之间一定要保持平等的关系,两者没有高下之分,而平易近人正是家庭医生的特点,“像我在英国做家庭医生,与病人认识时间很长、相互信任度足够。而现在有些大医院的医生,感觉自己好像在一个殿堂里面,高高在上,病人排了很长时间,进来看病,5分钟、10分钟时间点拨点拨,病人就十分感激,这样就有距离。我一直觉得,医生与病人之间是合伙人的关系,大家合作,把病治好。医生说话的语气、方式都需要注意。”

谢吉伯介绍,在英国成熟的家庭医疗体系中,常见病在家庭医生那里就会得到有效治疗,疑难杂症可以通过家庭医生往大医院转诊,“家庭医生还会跟踪治疗的进程,保留病人的病例,时间长的能保留了几十年的病例”。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