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工作中,综合医院中医科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在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加强各类医院中医药工作,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探索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
在机构人员组织庞大的综合医院中,中医科如何能占据一席之地并发挥特色优势?各地均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政策为先,铺平道路
作为国家首个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2010年,甘肃省政府出台《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甘肃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指导意见》,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食药监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实施办法(试行)》,明确在深化医改工作中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政策措施。通过建立政策扶持机制、规范运行机制、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建立考核机制的“四制”建设,为甘肃全省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铺平道路。
甘肃卫生厅厅长刘维忠介绍,根据本省财政收入少,农村人口多,但中医药资源丰富的省情特点,把医改的思路定位为:“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基本的问题,用尽可能少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走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甘肃医改之路”。
全省县以上综合医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要求做到门诊有中医科、中药房,住院部有中医病床,床位数达到医院总床位数的5%以上。各临床科室除了配备中医师,设中医综合治疗室外,还与中医临床科室建立协作机制,并特别强调在临床医学中心和重症监护室中医的介入,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作用。
“经过几年以来的实践,综合医院中医药服务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综合医院中医门诊人次增长量较大,二级以上医院平均住院费用多年来仅次于西藏,同时,医患矛盾显著减少。”刘维忠说,“综合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也充分发挥了中医药作用。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甘肃岷县地震等重大灾害救治伤员过程中,参与救援的各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中西结合,打造专科
许多综合医院特别是三级医院,在不断加强中医临床科室建设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中西医强强联手,共同打造优势专科和学科。
北京市结合医疗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示范中医科”试点建设和“示范中医药工作”的引导带动,将中医药工作逐步渗透到综合医院,并且,以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为抓手,搭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新平台。
北京市在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过程中,寻找中西医结合的切入点,选择综合医院中医药最具特色优势的科室,开展相应工作。此外,借助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临床基地,将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纳入医改重点任务中。
该市充分利用综合医院西医人才、技术、学术以及现代设施设备条件,结合综合医院最具优势的现代医学相关领域,积极开展中医药科研工作。截止目前,已在北京地区16家综合医院建立了18个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副局长屠志涛介绍,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建设依托三级综合医院优势,结合本单位的临床优势以及三级学科或专病层面的特色和发展重点,通过政府支持、医院主管、社会参与、自主发展,建设一支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团队。“多年来,中西医密切合作、共同促进,提高了综合医院优势学科的学术水平,达到了为百姓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的目的,进而确立了中医药在相关领域中的学术地位。”
妇幼保健,发挥优势
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经验交流会上透露,国家卫生计生委即将印发实施《关于妇幼保健机构建设与管理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省级和地市级妇幼保健机构设置中医妇科和中医儿科,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妇科和儿科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妇幼保健是中医药在综合医院施展拳脚、发挥特色优势的重要领域之一。一些综合医院在这之中早有实践经验:
作为国家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单位、全国妇幼保健机构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协作组牵头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在对中西医结合对易发病人群制定中医预防保健计划,重点围绕妇女儿童保健开展了“孕前沃土保健、育前育种保健、儿童护苗保健、人流术前松土保健”的四大中医预防保健计划:
该院为孕前女性实施“足三里、肾俞、血海”穴位按摩的沃土保健计划,为育前男性实施“足三里、肾俞、涌泉”穴位按摩的育种保健计划,为儿童实施的“足三里、迎香”穴位按摩的护苗保健计划,为人流术前女性实施的“关元、气海、命门”活血化瘀中药粉穴位敷贴的松土保健计划。除此之外,还将其融入社区健康宣教,让更多的群众主动接受中医“治未病”保健计划。
经过近年来的实践以及后期随访、统计,中医药方法在妇女儿童保健方面成效明显。实施孕前保健的人群中,3个月后体质改善总有效率达66.40%,经1年后随访怀孕率为26.47%,并且,孕期不良反应也均有所减轻;通过穴位按摩保健后,能减少儿童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尤其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进行穴位保健的幼儿园发病率明显减少,并且发现对儿童生长发育也有明显促进。(本报记者 胡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