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另一方面是医保基金“钱多到花不出去”,医保基金的管理正面临效率难题。近日举行的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十六次年会上,有官员指出,到2012年底,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累计结余7644亿元。自1999年至今,除2010年外,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率都在20%以上。(12月2日《经济参考报》)
实际上,不仅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存在钱“花不出去”的怪现状,现行各地的新农合医疗保险,也或多或少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医疗保险参保和使用具备即时性,它从制度设计上,就是以现收现支为基础的预算管理模式。医保基金结余过高,往往意味着筹资水平与报销比例失衡。
日益到来的老龄化问题,意味着在不远的将来,医保基金的支出压力将因为退休人员的增加而相应提高。因此,从防范风险的角度看,医保基金的结余率适当偏高未尝不可。不过,也要看到,为防范老龄化风险而提高结余率,绝对不意味着结余率越高越好,因为结余率越高,往往意味着医保的保障水平越低,以低保障水平来换得医保基金应对风险的稳定性,无异于走入了另一极端。
理论上,控风险和提待遇的这种平衡性,应当是建立在医疗保险机构和医院之间的对等博弈基础之上,但现在,医保支出很大程度上带有行政指令式的色彩,而未能与参保者的实际医疗需求无缝对接。总额预付制下,过于谨慎的支出思路层层分解到具体的科室乃至医生身上,以至于医生在诊疗时,不得不考虑到医保机构的整体报销额度。
除此之外,结余率过高,还面临着被违规挪用的风险,这在以往的报道中时有体现。而使用效率不高,被挪用等等,所有这些弊病都是医保基金收支管理模式改革所无法回避的。在这个意义上,医保制度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华西都市报特约评论员 熊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