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企业管理始终那么混乱?为什么中国老板解决问题只会拍脑袋?为什么中国的专家们只会“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为什么下属简单错误会不停地犯?为什么社会上很多简单的问题都长期地得不到解决?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可能还得向彼得。圣吉先生找答案。
1947年出生于芝加哥的彼得-圣吉先生是世界顶尖的管理学大师之一,其于1970年获得斯坦福大学航天及太空工程学士学位,之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他出版的《第五项修炼》一书,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2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五本管理学巨著”,他本人也因此被誉为“学习型组织之父”。
“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学习,将是组织唯一持久的竞争力。在这本书中,彼得-圣吉主张以“系统思考代替机械思考,以整体思考代替片断思考,以动态思考代替静止思考”等一整套的“修炼”,来提升企业或组织的“群体智力”。他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因为贴近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也有相通之处,因此,特别受到中国社会的重视和青睐,“学习型组织”的管理模式,可能更适于中国文化。
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彼得先生认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等五项修炼就是中国企业必不可少的功课,也是唯一的“中国式管理成功之道”。但是,结合中国企业和“中国式管理”的实际,笔者则认为,相对而言,中国企业似乎更应该重视“系统思考”能力的修炼。
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庞杂的系统,每个要素间都息息相关并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企业中的任何问题也都来自系统面,绝对不会单独存在。那么,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运用系统思维,比方说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它有可能是:工人缺乏、工艺不熟练、材料不到位、设备故障、计划不周、指挥不当等一系列问题引起的,而员工流失问题也是由培训不到位、主管方式不当、报酬低下、加班过多、文化不健康等等一系列问题造成的,管理者要是只去就其中任何一个问题进行解决,最后都无济于事,都会“按下葫芦浮起瓢”,都会让问题持续发生。遗憾的是,因为缺乏系统思维,我们的管理者几乎都只能立足于其中一个点上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在社会管理实践中,因为缺乏系统思考能力而导致的“头痛医头现象”也比比皆是。比方说那里一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地方政府必定就立马会一窝蜂地“搞彻查”、“搞整改”。再比方说高房价,一直饱受社会诟病,如果仅仅只是通过“限购”来解决,这显然是打错了板子。高房价的背后,其实是高地价、高税率、高油价、高人工、高物价、高垄断及刚需等一系列因素的总和,“限购”就如同是“脑袋有病让屁股吃药”,连“头痛医头”都算不上,所以高房价根本就不可能下降。反而还有可能因为“宏观调控”导致房地产投入大幅降低,最后使房价暴涨。毒食品、安全事故、交通治理等等问题莫不如此。
因为被动的“填鸭式应试教育”的功劳,中国人一直都缺乏主动思考的习惯。都喜欢直线思维。很多人走上社会参加工作之后,遇到问题不是积极设法解决和改善,而是急于向领导汇报等着领导发话;也不愿主动学习提升,而是通过拉帮结派、投机取巧获取进身之阶;解决问题也是避重就轻、挂一漏万。结果知识很快被淘汰,思维也很快就会被固化,其思考能力也局限在一个狭隘的小圈子里,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这就导致了简单问题天天犯。在很多的企业里,每一个简单错误都被重复犯上100次、1000次甚至10000次。
问题需要的是解决而不只是处理,处理是治标,系统解决才能治本。但是,解决问题需要运用系统化的思考力,控制过程需要的是系统化的流程而不是某一种方法。那么,怎么摘掉“救火式管理”的标志?怎样让管理一劳永逸?管理怎样治标又治本?建立学习型组织,修炼管理者的“系统思考能力”,运用系统思维进行科学的、系统的管理运营规划,让企业运营中的各要素自成体系,或许这才是唯一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