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国医疗产业过分依赖进口 原料药出口受压]
目前,以出口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不可持续。欧洲财务危机还在继续,美国陷入财政悬崖,也不会有太好表现,即使我国想采用原来的出口模式,也没有多大的空间了,形势逼着我们结构调整。
调整经济结构,一是产业升级。哪个产业才是在国际上最挣钱的产业?一是教育,一是医疗。教育投入刚刚达到占GDP4%的合格线,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每个家庭最大的愿望是把孩子培养好,所以教育的内需空间非常大。其次便是医疗,医药、耗材、医疗器械,这在全球都是利润率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的产业。
非常可惜的是,我国在这些产业都是赤字。我国80%~90%的高档医疗仪器、设备都依赖进口,药品进口比例高达70%,等于说这一块我们拱手相让。我们谈刺激内需,内需在哪?这就是内需,但是现在都变成外需。
二是消费要升级。消费升级中,消费应该往高端走,对文化、教育、医疗有需求,而这方面最大的投资主体应该是政府。老百姓已经承担了很多这方面的成本,中国老百姓在医疗方面的负担是世界最高的,下一步该轮到政府投资,一方面是维护民生,回应了老百姓最迫切的需求;另一方面,可拉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经济进入正向循环,靠自己民族企业的器械、药物、设备支撑老百姓医疗服务的需求。
广东在医疗产业上做得最好,一些企业比较成功,但是还远远不够,与跨国公司不可相提并论。他们都是全球垄断,像辉瑞一家制药厂一年的销售额比全中国所有药厂总和还多。因为市场越来越开放,国际上的企业都是巨无霸,市场的份额非常大,我们的企业不仅仅要与国内企业互相竞争,还要在开放的国际市场上赢得我们的份额。就像苹果手机,作为制造商,我们才拿到几块钱,而苹果公司和流通公司则拿大头,就因为我们与他们没有谈判的价码。因此,下一步靠单打独斗行不通。很多时候,我们买别人产品时,相互竞价就把别人产品的价格提升上去,而卖产品给人家里,就相互杀价,将价格降下来,直至微利,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企业的生存。如果没了利润,还有什么钱搞研发?单个企业都斗不过别人,互相残杀式内斗,结果搞死的都是自己人。因此,市场竞争的方式要改变,更讲究协同合作,组成行会、民间团体,以抱团的方式谈判,形成一个拳头对着国际市场的态势。在这方面,除了企业本身要努力,一定要有相关的制度、政策的安排。
世界跨国制药公司主要分布在美国和西欧,这些地区环保政策非常严格,为了减少本地区环保治理费用,集中精力和财力进行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跨国公司逐步将其原料药生产向海外转移,推动了原料药合同化生产。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原料药企业在各种不利因素压迫下,转型升级的动力强劲,已经涌现出一批颇具竞争能力,前景看好,未来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企业。
近年来,随着原料药行业竞争的加剧,中国原料药企业已经开始从生产粗放型的低端中间体向精细型的高端产品转变,不断向下游供应链延伸和转移,国内深加工能力在逐步增强。同时,国内企业也开始积极获取国际认证,原料药质量也有了较大提高。
有关人士表示,我国原料药企业是国际化最早的一批企业,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已经瞄准全球仿制药市场蛋糕,而且开始制剂出口布局。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转型升级不仅是大环境使然,也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之路。在这个过程中,相关部门会全力帮助企业破解难题,也希望各主管部门重视产业发展,与其他国家加强流通和交流,为企业尽量创造良好的环境,助力企业成长。
近年来,欧盟、日本、美国相继实行严厉监管政策,对中国原料企业出口造成不小影响。专家呼吁,中国原料药企业要学习优秀跨国企业,坚持为人类奉献高品质的药品,增强社会责任感,注重环保和资源,实现永续发展。
中国原料药的发展始终充满希望,节能环保成为未来原料药发展的重中之重。节能环保计划不仅仅促使原料药生产企业减轻环保压力,同时,也旨在改进落后的工艺,更加节约能耗,应对日益涨价的能源、水电煤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维持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推动我国医药产业健康发展,要依靠创新、坚持创新,实现我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要。
未来,原料药的生产工艺仍以采用高新技术进一步优化传统生产工艺,提高大宗原料药技术含量为主,在产品质量、高效低污染、以及新型制剂等上面均出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