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公交车上有小哥俩这么说着,扪心自问,自己很多年前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
尽管有点模糊了具体年月,但还是能回忆起:那时候是大锅饭,干多干少和工资基本没啥关系,脑瓜灵活,有点关系的,还可以少干活,干点好活,更有“能力”的,往上爬爬,不用干活还拿得挺多,活总是要有人完成,这就苦了我们一些从农村考大学转成城里户口的人,那时候也是听话,乖乖的把脏活累活全干了,看着办公室的关系同事,领导红人们闲聊着,忙着给领导点头哈腰,真是心里不平衡,还纳闷,怎么实际工作和书上学的完全不一样啊。慢慢滋生了给多少钱干多少活的想法,其实也就是骗骗自己,有时候看到活想躲躲,但哪里躲得过领导(20年前记得我们还管领导叫科长)锐利的眼睛,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早晚活还是给你们这帮家伙留着,说的还极其有道理,锻炼之类的话(现在想起来也得有也得小70岁了吧,都是经过文革洗礼的,现在看来很具权术,自己没有经历过文革,自己上班后,看到一些文革后相当一批领导的手法,就能感知文革里的很多事不是假的,大概也与自己尽管从事管理工作,至今讨厌权谋术有关。)
现在依然有人说着“给多少钱干多少活”的话,看年龄应该是80后的,存在即合理,先不说其对错,但还是折射了一种工作的氛围和心态,我们不妨猜想一下:
(1) 从公司角度看,折射了一个人力资源原理;相对公平理论。当一个人拿自己得到的和所付出与周围其它人的获得与付出进行比较的时候,自己觉得比别人付出的多,或者得到的少,给多少钱干多少活,背后的隐喻应该是,给我的少,我就少干呗。这种现象要引起人力资源部门的高度注意,先要看看是不是个案,如果是个人原因,就积极引导,如果这样的说法有蔓延之势,那就要检讨是否其管理者在管理沟通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如果没有大问题,接下来真的要认真检讨自己企业的薪酬和绩效考核体系了,毕竟人力资源的投入是为了更多的企业利润产出的。
(2)从个人角度看,折射了一种消极的职业心态:酸葡萄心理。给多少钱干多少活,从积极的角度看,钱开到一个更高的等级,就能干更多的活。而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就是钱加的再多,你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有限的精力挣不了无限的钱,即使比尔盖兹以前听说每天的利润也就是3000万美元,也是有数的,真给你一天3000万美金,有能力拿吗。事实上,在一个职业岗位上,一定是定岗定级,如果真的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就要向高阶冲击,这个企业发挥受限,可以选择别的企业,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嘛,何必一棵树上吊死,埋没了自己的才能,这也是浪费,也就是说,去找给钱多的活干去,也证明自己的价值。
如此看来,给多少钱干多少活,从个人角度,更多的是迷惑矛盾的说法,真的这样做,是愚蠢的,因为有自欺欺人的嫌疑。人是为自己工作的,努力完善自己的职业心态,职业操守和职业技能,学的文武艺,货卖帝王家,有真货,这年头一定也有识货的,不管给多少钱,都要练好自己的活,为了企业,更是为了自己,艺不压身,这些能带走了。
多干活就是多给自己挣钱呢!(万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