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重点;根据机遇权衡计划;分配资源,这是商业战略三要素,在哈佛教授克里斯坦森看来,此三样同样适合规划个人人生。
细细数来,美国哈佛商学院知名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中文版作品不下5本,《创新者的窘境》最有名,它被《福布斯》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20本商业图书之一,还有《困境与出路》、《远见:用变革理论预测产业未来》等作品,不过,新书《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算与普罗大众最贴近。
在《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书中,克里斯坦森以教授所学的商业理论模型带领我们一块思考人生话题。此时有以下两点值得细细琢磨:其一,我们是否好好思考过自己的人生;其二,是否有工具模型来规划人生。荣获“当代50名最具影响力的商业思想家”第1名的克里斯坦森出手,自然证明规划人生也有模型可鉴。
柳传志曾说创业者要争当“大树”,而非“小草”,在他的表述中,小草型人物对家庭照顾得很周全。“小草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家庭建设中”,大树就是事业做大之后,不止是为了自己,还要为了员工,为了更多的人做下去。“我自己就是不管不顾,坚决要当大树。”柳传志说。
很显然,克里斯坦森教授不认可这套成功哲学,尤其是对我们普罗大众而言,家庭的幸福或比事业成功或更重要。《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开篇即以事业有成、但家庭危机不断的哈佛MBA作为靶子,揭示出商界成功者却有着家庭失败,因贪婪成性走向犯罪等诸多不幸。前半部分介绍过战略规划人生三步走后,把重点落在了永久幸福之源是家庭幸福的论述。
我们先学习如何把商业战略思想用在职业规划上吧。
战略的本质就是我们想要实现怎样的目标,以及如何来实现。确定重点;根据机遇权衡计划;分配资源,这是商业战略三要素,在哈佛教授克里斯坦森看来,此三样同样适合规划个人人生。
首先,要在动力因素和基础因素之间取得平衡。我们要得到什么,生活的重点是什么,首先要明白真正激励着我们工作的什么。工作中激励我们的有基础因素,包括地位、薪水、工作条件,公司政策等。基础因素不好会给人带来不满,我们必须解决坏的基础因素,确保不会对工作不满。但只有动力因素才能让我们起飞,真正让我们非常满意并爱上工作的因素是“动力因素”,包括有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等。动力因素很少与外在刺激有关,更多与自己的内心和工作的内在状况有关。
很多白领对生活的不满,即便薪水、职位都不错的情况下还不满,是因为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他们把基础因素当作首要标准,经常把收入多少看得最重。动因理论建议:经常问自己,这份工作对我有意义吗?这份工作将会给我带来发展机会吗?我有机会得到认可、获得成就吗?一旦清楚了,什么是工作中最重要的就会越来越清晰。
其次,严密规划与偶然机遇的平衡。必须找到一种既能给予动力,又能使基础因素得到满足的职业,这可不是容易的事,不是简单的过程。把握对人生志向的追求与偶然机遇的平衡,是做好战略管理的第二大要点。
偶然事件成就伟大企业的案例不少。德鲁克在论著《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用专门章节阐述商界意料之外的成功。其中有IBM的例子。20世纪30年代初期,IBM几乎要完蛋。它倾其所有资金设计了第一台银行专用的电动机械记账机,但是在30年代初的大萧条时期,美国银行并不想添置任何新设备。IBM处于低谷的一天,创始人老托马斯。沃森参加一个晚宴,碰巧坐在一位女士旁边,这位女士是纽约公共图书馆馆长,偶然结缘让他发现图书馆才是当时真正的市场需求,而不是各大银行,从而带领公司走出困境。
我们要确信,人生和职业生涯几乎所有战略都是周密战略和意外机遇结合的产物,关键是要走出去,并行动起来,一直到明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兴趣和重点放在哪里。当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就应该立即把应急战略转化为周密战略。
成功取决于不断地试验,直到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为止。克里斯坦森教授建议,当你仍在为事业做考虑时,应该让生活范围大大拓宽,应该依靠自身所处的特定环境,准备好为各种机会做试验,从而找到支点做好准备,继续调整好战略,直到找到既能满足基础因素,又能给你动力的事业为止。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对自己诚实,绝对的诚实,是时候多思考“这辈子我究竟想做些什么?”的问题了。
其三、资源倾向什么,才能得到什么
知道了自己想要的人生,明白了动力所在,平衡了周密部署与意外之机,但是不花时间、金钱、精力在上面,最终都毫无意义。
无论是公司战略,还是职业战略,都是从大量与资源分配有关的日常决定中产生的。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我们要确保自己是在朝着正确的方向走,要看资源都流向哪。如果我们并没有把时间、金钱安排在已经决定的职场战略上,那么我们的目标也就不太可能得到实现。
战略规划了自己的职场,但要明白职场幸福的关键是家庭幸福。记克里斯坦森在书中的一句忠告:“工作给你带来的成就感,与家人、好友培养出的亲密关系带给我们的长久幸福相比,就会显得很苍白”。(邱恒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