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正文

管理者如何提升自我?

2013-03-01 15:59:18 来源:《才富》

刚过而立之年的明远现在是一家知名民企的人力资源部经理,虽然手下人不多,管理起来也不难。按理来说,日子也过得不差,有房有车有妻有子。同龄人都巴望着有一天也能过上这样的日子呢。可明远最近正烦恼着呢,房贷车贷,老婆小孩都得他一个人养,靠着那点工资就是填进了无底洞。怎么不再为钱发愁呢?要么买彩票中五百万去,要么就只能等着升职加薪了。也是,和明远一起毕业的那伙哥们,能说会道的都频繁跳槽顺溜溜的往上爬得快,同学一聚会,递上名片全是“副总、总监”级别的,原本对自己挺有信心的明远一看连名片都不掏了,只说自己在一家小企业混饭吃。

不得不说,其实明远的职业生涯也挺顺畅的,从大学毕业通过校园招聘来到这家企业做人事助理,慢慢的从助理、专员、主管一步一步做到经理,历经了八年时间呐!抗战都胜利了,明远也算小有成就了。可这同学一聚会,家事一闹腾,又让他跌落谷底,不得不审视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尝试着走出去看看呢?还是尝试在这家公司能否进一步晋升?仔细斟酌之后,明远觉得自己还是适合走人力资源管理这条路子,对这家公司也有深厚感情了,不如尝试努力晋升。无奈,这也是让他犯难的事儿,与他同职级竞争的经理人不少,而自己又不是资历最老关系最广的那一位,该如何才能脱颖而出呢?

分析虽说人人都知人力资源部“掌管”着企业里他人加薪升职的“大权”,可又有谁知道,他们内心也在煎熬着。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职业经理人,无不在想着如何才能让自己也平步青云,职务薪资都“嗖嗖”往上升呢?像明远这样的人,你身边是不是也有那么几个呢?不妨从HR们最熟悉的管理学理论着手分析,怎样摆脱明远式的烦恼吧!

管理者的自我修炼

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彼得原理”: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彼得原理”和我们平日所能观察到的现实大致比较吻合:大多数管理者在经过一定的职业发展之后,就停滞不前了,既没有尽其能,也没有尽其责。有人把这种现象归结于管理者骄傲自满,或者公司政治导致的“玻璃天花板”。真是这样么?

有研究发现:大多数组织中,总是只有几个特别优秀的,还有一些比较能干的,大多数表现平平,少数水平不怎么样的,以及几个糟糕透顶的。虽然大多数经理人都心存善念、头脑敏捷、有所建树,但只有少数人功成名就,大多数人都半途而废,不能充分发挥才能。除了外在原因之外,最重要的是,这些人没有在自身上花功夫。

首先,经理人往往低估了持续成长和进步所需的时间和努力。成为一个卓越的管理者,必须经历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自我修炼的征程,其时间之久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卓越经理人必须要学会自我开发,从自身的亲身体验中学习,而不只是参加一些培训。这些经理人要理解追求卓越的漫漫长路,这样才能不断精进,而不是过早地停止前进,放弃梦想。

管理“三要务”

究其本质,管理就是要对一群人的绩效负责。体现在行动上,则是要发挥管理者的影响力,让每个人都创造佳绩,实现组织目标。为了影响他人,不仅要改变对方的行为,还要能改变他们行为背后的驱动力。笔者的建议是:每个管理者都要做到“管好自己,管好公司人脉,管好团队”。这“三要务”囊括了管理者在进步路上所需掌握的关键能力。

作为管理者,首先是要管理好自己。你的为人,你的想法和感受,你用什么信念和价值观指引自己的行动,特别是你如何与人交往,都会影响到他人。要想获得正面影响,你就必须培育他人对你的信任。这种信任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你能力的信赖(你知道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二是对你品行的信赖(你的动机纯正,而且希望自己的下属业绩优异)。

管理者也要管好公司人脉。任何组织都逃不开“公司政治”,因为有分工就有差异,有依存就有合作,资源稀缺就会有竞争。管理者必须学会面对这个现实,而不是选择逃避。为此,管理者必须秉持诚心和善意,积极在组织中创造各种有益于成功的条件,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并悉心加以维护,这样就能影响那些不归自己管理的人,以获得他们的支持。

最关键的,管理者要学会管理团队。由个人组成一群人与真正的团队是有差别的,因此管理团队也不仅仅是管理人。真正的团队各成员会相互协同,彼此负责,大家有共同的使命,也有为实现这一使命而制订的具体目标和计划。有成效的管理者应该将所有下属作为整体来管理,通过团队去影响他们的个人行为,但在也要针对个人特点给予他们想要的关注。

这三种能力不是互不相干的,而是紧密结合,相互依存。比如说,要建立运转顺畅的团队,就必须给予团队成员所需的个别关注,就必须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建立稳固的人脉,就必须提出一个有感召力的团队使命,并辅以清晰的目标和计划。要管理好团队,还必须让所有人都信任你,而这又离不开个人管理。管理者必须定期自省,时时评估自己的表现。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法。管理者想要做得更好,必须反复演练,包括尝试、学习、观察、互动、实验,才能进步。比如说,管理者要每天思考当天要做的事情,并树立特定的学习和工作目标,然后开始行动。行动之后,要检视自己的做法和结果,这是学习最有效果的关键环节。

在加强“内功”修炼的同时,不妨多走出去看看,积极参加一些人力资源管理圈子内的沙龙活动、培训讲座,多与业内人士交流,积极听取他人善意的批评和有利的建议。只有“集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让自己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更新方法,创新思想,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只有这样不断演练,时时评估自己的进展状况,才能成为一个卓越的管理者。(雅丽)

  • 分享到:
  • 推荐到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