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岗位都有纪律性和岗位要求,任何人都不得以个人情绪好坏影响工作任务的完成。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实际上,人在客观上是不可能不受情绪影响的。当一个人的情绪处于“乐起来”的状态,就能充分调动他的主观能动性,以积极的姿态受领任务,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哈佛大学一项调查研究证实:员工满意度每提高3个百分点,顾客满意度就能提高5个百分点。
让部属和员工“乐起来”这是以人为本思想在管理中的体现,是实施科学管理、构建和谐单位的必然要求。为此,要充分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真心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为员工发展进步提供公正的机遇,为员工工作生活提供和谐的环境。
尊则乐。抵触缘自个人地位和价值得不到尊重。现代管理学著名的霍桑实验证明,与改善工作环境、实行计件工资、严明奖罚等措施比起来,经常与员工进行访谈沟通,给员工以“主人翁”的尊严和损益共担的归属感,更能广泛而持久地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心理学知识也告诉我们: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受人尊重、得到肯定和被人赏识的渴望。如果无视这个动机,漠视这种渴望,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就缺乏有力的心理支撑。如果习惯于以训斥求驯服,结果只能是压而不服。
公则乐。怨气缘自领导待人处事不公、员工心理失衡。绝大部分员工不怕苦、不怕累,最怕领导不讲原则,从个人利益、个人好恶出发,待人分亲疏、处事有厚薄,提拔、使用、奖励不公正,不公开,从而使员工失去公平竞争的机会。这也正是有些管理者“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原因所在。领导者只有公道正派、公正廉明,员工才能口服心服、无怨无悔,安心本职,干好工作。
和则乐。不满缘自无情管理有余,融洽和谐不足。古人说:“欲谋胜败,先谋人和。”“人和”有两层含义:一是营造亲密、和美的氛围。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就要求各级将领要“常察士卒饥饱、劳逸、强弱、勇怯、材技、动静之情,使之如依父母”。孙子的结论则更加直白:“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二是营造包容个性、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孟子说“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我们不能因为强调严格管理而排斥员工个性,不能因为强调集体利益而忽视员工正当权益。要把尊重个性、维护权益、促进员工全面发展作为领导的新理念、育人的新追求。这样员工的创造智慧就会竞相迸发,单位的生机活力就能充分展现。
“乐起来”是“干起来”的情感基础和必要条件,一切有志于干出成效、干出业绩来的领导干部,请牢记并践行这句话:先让员工“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