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正文

巴顿•比格斯 传奇投资家的陨落

2013-03-12 14:40:08 来源:《中国新时代》

他是特立独行的思想家、文笔幽默的作家、新兴投资市场的先行者,他总是带给我们很多启发

美国当地时间2012年7月16日,摩根士丹利CEO詹姆斯-戈尔曼(James Gorman)对外表示,曾在公司任职30年的巴顿-比格斯(Barton Biggs以下简称比格斯)两天前因病去世,享年79岁。

作为摩根士丹利前首席战略官,比格斯的评论足能引发华尔街乃至全球投资者的震动。《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巴顿-比格斯的去世不仅使华尔街失去了一个投资家,也使整个投资业也失去了一位市场大师。

"比格斯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不论公司的业务还是文化,方方面面都有他的烙印。"戈尔曼说到。"人们对他的评价很高,他是特立独行的思想家、文笔幽默的作家、新兴投资市场的先行者,他总是带给我们很多启发。"

从文学到股市

1932年11月26日,比格斯出生在一个家境殷实的纽约家庭。祖父Hermann Biggs是纽约一家顶级医疗中心的医生,父亲曾担任纽约银行的高管,后在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任执行委员会主席。

1955年,英语文学专业的比格斯从耶鲁大学毕业。结束历时三年的海军军官培训计划后,比格斯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著名的私立中学兰登学校(Landon School)教授英语,工作之余写些文章。如果仅看到这里,比格斯的早年经历似乎与投资不太沾边。

然而,受家庭影响,比格斯对金融并非毫无所知。早在耶鲁读书时,比格斯就从父亲那里接手了一个包括15只股票的资产组合,价值高达15万美元。只是那时,比格斯对金融和投资热情不高。转机发生在一次父亲和做基金的弟弟Jeremy的对话,比格斯感到自己被彻底排除在大家之外,这也直接促使他决定重新思考职业道路,而这次的选择正是投资。

在父亲的提议下,比格斯仔细阅读了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和大卫-多德合(David Dodd)写于1934年的《证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随后,他进入纽约大学商学院学习,并于1962年获得MBA学位。

毕业后,比格斯以7,200美元的年薪成为E. F. Hutton证券公司的分析师,开始了超过50年的职业投资生涯。1965年,比格斯投建了全球最早的对冲基金之一——费尔菲尔德基金(Fairfield Partners)。这只由半路出家的投资人指导的基金逐渐获得了投资界认可,在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回报率在19%上下浮动时,费尔菲尔基金回报率已高达133%.

获得这样的成绩并非一蹴而就,比格斯也坦言在困难面前产生过怀疑。"对我来说,70年代初美国股市不景气的那段日子确实很难熬,1970年春天,我每天凌晨3点就会醒来,浑身冷汗,然后便开始一遍遍地琢磨。在股价下滑最为严重的1974年夏天,你甚至开始严重怀疑自己能否再靠老本行养家,考虑是不是要在华尔街外另找一份工作。一切似乎都没有答案。那些你所相识的销售和理财经理们似乎一下子蒸发了,多年后你才听说,他们搬去印第安纳州,改行做了教书先生。"

"回想起来,尽管那段时间充满了痛苦和恐惧,但要知道压力重重之时也常伴随着巨大的机会。"

大摩预言家

值得庆幸的是,比格斯坚持了下来。进入投资行业八年后的1973年,比格斯以董事长及合伙人的身份加入了当时并不起眼的摩根士丹利。在此期间,他创立了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学院,经过30年的努力,比格斯使它发展成为全球最负盛名的投行研究机构,新客户源源不断。

同时,对于市场的准确预言也为比格斯自身赢得了更广泛的声誉。他成功预测到1982年美国股市牛市的开启,并在80年代末看空日本,警告投资者远离日本股票,随后日本股市崩盘。至此,他的很多充满投资智慧又不失文学幽默的文章开始被投资者们争相传阅。

而让比格斯真正成名的是他对科技股泡沫的成功预测。1995年到1999年,科技股道琼斯指数的年收益达到25%,前景一片光明。但在1999年7月的一次电视访谈中,比格斯却表示美国股市"正在经受历史上最大的泡沫",建议投资者出售科技类公司的股票,可惜的是,那时人们根本听不下这个观点。

随后的事实却印证了比格斯的预言。2000年3月,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达到峰值,并在之后的两年半中下跌了近80%.科技股崩盘时,比格斯已在圈中赢得了"先知"的称号。

比格斯还是第一批关注美国以外的投资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的先驱者之一,被他看好的市场时常引来成群的追随者。1996年,一些投资者惊奇地发现,印度股市变得炙手可热,"巴顿-比格斯在那边,"其中一位投资家说,"这就不用再问为什么了。"

比格斯多次被《机构投资者》杂志评选为"美国第一投资策略师".1996年到2003年,他一直在全球投资策略师中名列前茅。

2003年,70岁高龄的比格斯离开摩根士丹利另起门户。他曾表示,离开摩根士丹利的原因一部分是他的工作已经变得越来越向人事管理靠拢,而不是自己一直迷恋的分析和决策。后来的合伙人Madhav Dhar就曾这样评价他——比格斯更享受的是决策中的脑力挑战。

这一年,比格斯和两位同事共同发起了Traxis Partners对冲基金,并使之成为2003年规模最大的新发对冲基金。在这里,比格斯也将自己的感触写成了三本著作——《对冲基金风云录》、《财富、战争与智慧》和《对冲基金风云录二》,这些著作受到华尔街投资家们的热捧。

悲观独行者

比格斯因其准确的预测取得了很高威望,但"市场先知"并不总是对的。他曾在1994年错误地看好墨西哥股市,此外,他对美国这次金融危机也预判不足,过于乐观——2007年美国次贷市场出现动荡时,比格斯认为市场很快就会恢复。

"我的确没有预料到2008年的形势会那么糟糕",比格斯在2011年3月说。"所幸的是,我对于2009年3月股票价格将很低这点判断得还不错。作为投资者,我们不能忘记,市场先生总喜欢用不同方式折磨我们。"

对于比格斯的去世,很多与他接触过的人都表示出深深的遗憾。亚特兰大索斯洛夫资本公司(Atalanta Sosnoff Capital,LLC)创始人兼董事长Martin Sosnof说,"比格斯睿智的头脑、犀利的文字和对友谊的珍视,都让我很欣赏。比格斯是我见过的最执着的策略师,他一直相信智慧能够打赢投资市场的战争。"

曾经采访过他的记者Simon Constable也表示,"比格斯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他很有个人魅力。我遇到的很多人都在采访中洋洋洒洒,侃侃而谈,但比格斯却认真推敲每个问题,还会谈到很多自己的经验。这种坦率对于处在他这个位置上的人来说并不多见。"

在职业生涯后期,比格斯对股票分析师的工作做出了这样的比喻——这就像是在和一个双重性格的人做生意。当你的伙伴压力大、心灰意冷,打算把自己的份额打个大折扣出售时,你应该买下来;当他乐观自信,甚至想吞掉你那份时,你要做的是暂时向他低头。这件事看似很简单,但摸透这个双面对手的情绪,远非一门准确的科学所能为。

对70多岁的对比格斯来说,市场似乎比以前更加难以捉摸,他对世界经济形势也是充满悲观,甚至觉得文明在未来可能会崩塌,这从他2008年出版的《财富、战争和智慧》便可看出端倪。比格斯不仅对读者发出警告,甚至提出对抗末日来临的最保险手段之一是"在距离饱受洗劫地区较远、但又能很快到达的地方拥有一块土地或者一个农场".这样的预言让人有些透不过气来。(张梦星)

  • 分享到:
  • 推荐到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