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刚与其他职业经理人特有的严肃、焦虑不同,在他的新书《正能量——职业经理人的养成》里,林正刚职业、专注、喜欢摇滚,自己组乐队,正能量无处不在。从职业经理人退下来以后林正刚,并没有退出“江湖”,而是帮助企业做起了管理培训的工作。回想自己35年职业经理人生涯,感叹经历的多次经济危机,林正刚笑说:“这可能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
经济波动是一定存在的由于市场经济的特性,经济危机的暴发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市场经济也从未摆脱过危机的冲击,是职业经理人职业生涯中的一部分。
1995年林正刚回到中国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接手了危机中的DEC.“当时每天面对的都是如何解决危机的问题,在大环境下只能靠裁减度过,卖了很多项目,直到1998年DEC被康柏收购”,林正刚说。宣布并购后,DEC的同事认为公司没了,自己的发展也到了瓶颈。林正刚安慰到“在你们的职业生涯当中,这么大的两家IT公司合并,可能不会有第二次了,这种体验,这种经历应该让你们高兴。强强联合也会给你们更加大的平台,乐观的态度很重要”。
经历,是没有好与坏之分的。能帮助人度过难关的心态,就是正能量。谈到乐观,林正刚对此的解释是“经济危机来了,想方设法的躲避,这不叫乐观。乐观是在面对危机的时候,能够以正面的态度去应对。无论结果怎样,经历得多,都是好事。”
在经济的起起落落中,当每一次转变、转折的时候,机会也就会出现。创造机会也许很难,但抓住机会却容易做到的多。作为职业经理人,重要的是要做好转变的准备,抓住机会。“做好你要做的事情,比如把产品做好,把客户招呼好,留住客户就会有市场。这些都是基本功,做的好就不会怕市场有波动”,林正刚表示。
经济波动应该在计划之内所谓的经济危机,在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生涯当中会发生很多次。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经济的波动应该是在计划之内的事情。在每年做计划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经济的情况。林正刚说“我每年做的计划,除了考虑到经济的情况,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持运营是健康的”。
2001年的经济泡沫,思科在林正刚的带领下,不仅全面亏补,增长速度还与竞争者之间的距离大大拉开。从职业经理人的角度来看,经济的波动也是没有正与负之分的,如果能将经济的变化做到计划里,变化也就变成了机会。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利用到这个机会,而一些有意识的企业做不到的原因是:在经济下滑的时候加大投资却没有这个能力。以思科为例,研究发现,思科的现金流很强,现金储备非常之高。林正刚谈到。“2011年,思科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几个礼拜之内损失了20多亿美元,20多亿美元已经让很多公司翻船了,但思科几百亿美元的现金储备,让它丝毫没有受到影响,这都取决于公司是否在健康的运营”。
“对客户来说,他看不到你是怎么去操作的,只要你能给他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没有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在大环境下业绩还是会上升的,企业跟客户之间的信任关系很重要。职业经理人只要一天没有离开这个岗位,就要抱着最高的期望去做这件事情”,林正刚告诉我们。在经济发展良好的时代,竞争力很难凸显出来,企业做得好,不容易被注意到。利用经济下滑,作为突围的机会,这时候站出来表演,才会得到更多的喝彩。
危机就像一场感冒,病过更强壮经济就是所有企业做出来的业绩,当经济危机来临,总有一大部分企业生存下去,经济危机、股票下滑,都是一种调整。
市场是很残酷的。新的市场在开始的时候总是很容易做,接着进入市场的企业越来越多,一定会产生淘汰。做得好的继续做下去,接着新的企业再次入场,就会越来越难。危机就像感冒,只要身体健康就不会发烧。林正刚说。“我1998年来到思科,2001年出现了经济危机,在危机中我们发现思科的供应链系统本身存在着问题,虽然我们做得很好,但没有预料到市场会变这样,所以之后我们每一次发现问题,供应链都会重新设置,天翻地覆的改变。危机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也帮助我们更加强壮”。
经济危机有规律的周期性到来,就像感冒一样。时间到了感冒一次,通常感冒之后身体会更好。
早期的中国经济都是来自国营企业,现在组成经济体的更多是民营企业。“以前民营企业没有感冒过,不知道感冒是什么感觉,感冒好了以后会更强,下次在感冒的时候也知道该怎么去做了。所以公司是需要病一下的,发现问题的所在,有挫折是好事”,林正刚表示。
管理机制与价值观挂钩
有着35年外企职业经理人经历的林正刚,在退下来之后做起了企业管理培训的工作,在帮助很多中国企业之后他发现,“国内的企业主要缺乏的是管理的机制,这恰恰是外企的核心”。
有了管理机制才能将过去的管理经验、经历和智慧积累下来。管理机制就是做事情的方法,所有人的智慧都会留在机制里。假如没有这个机制,职业经理人的离开,也就意味着他做事情的方法也离开了。“苹果公司在乔布斯去世的2∽3年之后如果还是很成功,那他才是真正的成功。他所留下来的是他的管理理念和文化”,林正刚说。
中国企业的历史还很短,对管理机制方面的注意力并不是很高。一家企业需要策略制定方向,也需要管理机制来走这个方向。许多国内企业的管理者都比较重视策略,谈策略是一件很让人高兴的事情,管理机制相对比较沉闷,这两者之间不能平衡。比较之下西方和日本的企业在这方面相对平衡。林正刚举例,“三星在这几年的手机市场上做得很大,他邀请了《蓝海战略》的作者金伟灿(W. Chan Kim)与勒妮。莫博涅(Renée Mauborgne)来做顾问,把他们的那套管理、沟通的平台变成管理机制,每年开管理大会,让他们的整个系统不断的创新,产品的创造力也不断增强”。
但企业盲目的引进西方的管理理念,不代表能解决问题。许多管理机制,是建立在管理理念上的,跟价值观挂钩。西方的管理文化价值观就是透明,以尊重为前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表,我在外企工作的时候,如果老板找我,我在忙别的事情,那他绝对不会打扰我。但是中国老板可能一个招呼,下面的人就会跟过去,工作没有计划,或有计划也执行不了,很混乱”,林正刚说到。以尊重为前提,制定适合企业的管理机制,好的树木要想茁壮成长,还得配上好的土壤,才是成功的关键。
在经济发展良好的时代,竞争力很难凸显出来,企业做得好,不容易被注意到。利用经济下滑,作为突围的机会,这时候站出来表演,才会得到更多的喝彩。
国内的企业主要缺乏的是管理的机制,这恰恰是外企的核心。有了管理机制才能将过去的管理经验、经历和智慧积累下来。管理机制就是做事情的方法,所有人的智慧都会留在机制里。假如没有这个机制,职业经理人的离开,也就意味着他做事情的方法也离开了。(黄若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