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甲佳:这是需要请教的一个问题。首先举个例子,许多经济现象是不容易看清楚的,但我们都清楚它的背后都有业务逻辑在支撑,在起作用。如果知道这些业务逻辑,我们就可以了解经济现象的本源,甚至是预测它在未来的演化。
问题是,到底如何提高这种“能见度”呢?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
从知识和技能的层级上来讲,我们需要经过“了解-掌握-熟悉-精通”的递进过程,这样看来,要想控制业务逻辑的“能见度”,对核心业务起码要达到“熟悉”的水平,当然最好是“精通”,而对于一些外围业务,也需要了解甚至掌握。否则,自己先晕了,更不要说能见度。
说到知识结构,我觉得每一个专业都应该有一个“知识树”,这个树是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分层级逐步向上。比如做实施顾问,就要了解一些硬件知识,再了解一些软件系统知识,了解数据库知识,掌握项目管理知识,熟悉产品,精通沟通协调等。
我的一点猜想:对于一个成熟的复杂业务,观察者是很难一下子把握其业务逻辑的。但对于从小到大发展的一项业务,观察者则很容易认清其业务逻辑。
这给我们以启发:无论多么复杂的业务,都是由一些次级业务单元相互联结而来的,认识这些业务单元的“砖块”和其相互关系,是把握业务逻辑的基本方式。
一个复杂的业务,也许有几个层次的砖块组合,并且每个层次都会涌现出砖块所没有的性质。就像砖块组合涌现出房间,房间组合涌现出住宅,住宅组合涌现出村落……从这个视角来观察业务逻辑,应该就比较容易把握了。
正象@萧秋水所讲的那样,“了解-掌握-熟悉-精通”是必要的前提。拥有这样的“功力”也需要一定的窍门——那就是在头脑中积累多种多样的业务逻辑的基础模式,有了这些“砖头”,观察一项业务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层层辨认出来,并在头脑中给与重新建构。
这个功夫应该算是很核心的专业能力了吧!正所谓专家就是掌握了大量模式语言的人。
@ 杨峰:其实就是规律,任何课题,我想要研究的第一个重点就是其“规律”,包括业务也是一样的。掌握其规律,就像掌握了其发展曲线一样,未来何去何从,基本心中有数。所以,管理者不参与细节,也能很好掌控事态发展,就是因为理解其规律,明白其大局,知道如何处理才能把事情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孟晓林:如果无法将整体标准化,那么我们至少要将可以标准化的部分标准化,之后加入人的因素,以实现整体的顺畅与有效。丰田结合人的自动化,大概说的正是这个问题。
@姜波:1、复杂问题简单化。再复杂的问题也是会转变成简单化来解决的,管理中本身就不存在复杂的问题。2、异常问题要进行大量的数据统计及分析,而不是简单的放弃或是轻下结论。3、管理者要有对业务进行追踪的心态,不达目地决不罢休。4、用数据说明问题,比用语言说明问题,更来得彻底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