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中医传统师承模式的现代意义

2013-03-29 15:42:3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传统师承教育模式是古代中医学术得以传承发展的主要模式。从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情况来看,传统师承教育模式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至少已经存在了2000多年。从扁鹊学医于长桑君、张仲景学医于张伯祖,到清代名医叶天士10年之中先后从师17位,难以数计的大量事实无可辩驳地说明着传统师承教育模式在中医人才培养方面的地位和作用。那么,在目前以院校教育为中医主流人才培养模式的今天,传统师承教育模式还有无存在的必要?如果有,其意义与价值何在?本文试对此作一探讨。

院校教育模式的有益补充

已有研究表明,中医现有的教育模式不太适应中医药自身的专业特点。现行的中医药教育模式主要是沿袭西医模式或参照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的教育“蓝本”而形成的。这种模式重视院校教育、轻视非院校教育模式,且过分强调专业和学科。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该模式为我国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不适应学科发展的问题日益凸现。比如,忽视了已存在几千年的师承教育力量,对中医的继承存在脱节现象;重理论、轻实践,中医的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脱节,造成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学术视野狭窄,缺乏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因此,已经完成院校学习阶段的中医人才,有必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项目来加强自身的专业修养、强化中医的辨证思维。而中医传统师承教育恰恰可以弥补院校教育的不足,为院校教育提供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在院校教育的培养模式下,学生对于具体知识的积累可能会毫不逊色,而对于中医学立体的、复杂的、抽象的意象思维的把握很难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而跟师学习,特别是师承名师,可以更加快捷地掌握中医理论知识和临床诊治技巧,使学医者少走弯路,从而加快中医人才的培养进程。自古名医,大都得益于名师的指点和传授。通过跟师学习,使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等理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习者的脑海,使其在不知不觉当中体悟到中医学宏观整体的认知思维。

有利于加速中医人才成长

基于中医学的自身特点,学医者对于经典的体悟、疾病的辨证、药性的认知、处方的构架,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摸索。因此,中医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大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一提找中医看病,就都想找“老中医”的原因。有鉴于此,如能缩短高水平中医人才的成长途径,对于人类健康福祉的意义不言而喻,而中医传统的师承教育模式,恰恰是加速中医人才培养进程的捷径。弟子跟师临床、如影随形、亲密无间,老师倾囊相授、耳提面命、传道解惑,无论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还是临床技能,其效果都远比学生个人慢慢摸索要好得多。

从既往的事实可以看出,许多蜚声海内外的著名中医学家都有非常丰富的从师经历和勤勉的求学历程,前者得以使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他们日后的成功铺就了捷径;后者使他们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他们日后的深造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有利于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

许多名老中医不仅有着独到的理论见解,同时拥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这些从实践中升华出来的真知灼见,如果不能被很好地继承与发扬,对中医药界无疑将是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有鉴于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人事部于1990年联合组织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从1990年的首批继承工作开始,到日前刚刚结束的第4批继承工作,许多宝贵的学术经验得以传承和发扬。迄今为止,一些指导老师由于年事过高已经辞世,而他们的弟子均已成长为中医药事业的骨干,有的还成为了新的指导老师。通过开展传统师承教育工作,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宝贵的临床经验得以有效的抢救和传承。例如,对某一类疾病辨治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对某一味中药临床应用的心得和技巧,对某一张方剂主治病证的见解和拓展,对某一种手法操作实施的要点和禁忌等,这都远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以总结出来的无价之宝。

有利于提高学医者综合素养

从古至今,举凡名医,大都具有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所谓“德艺双馨”、“德高技精”,就是对上述意境的绝佳概括。通过师承学习,学医者在接受具体业务知识的同时,更能被老师高尚的医德、敬业的精神、谦和的态度、勤勉的作风所感染,从而为日后的行医和做人奠定必要的品德基础。古有“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之语,在中国传统文化重要分支的中医药学领域,其修行内容更具有特殊的含义,即不仅要努力提高医术以增强治病救人的本领,更要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以树立高尚的医德。

中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但同时,它更像是一门艺术。当你真正置身于其中,品味着我们的祖先为我们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的时候,你经常会感觉有一种强大的魅力在深深地吸引着你,尽管时空是那么的遥远和深邃。东汉名医张仲景在族人多半死于伤寒病的情况下,“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写出了《伤寒杂病论》这样的名篇巨著;元代名医朱震亨不仅医术高超,而且仗义执言、扶危济困,颇受当地群众爱戴。可以说,学习中医的过程,也是一个修身的过程。中医传统的师承教育模式恰恰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直接熏陶下,完成学术与人格的双重修养。如果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名老中医都具有如下共同特质:勤奋好学,虚怀若谷;淡泊名利,胸襟坦荡;遇富者不谄媚,遇贫者不弃厌;尊敬同道而不互相抵毁,关爱患者视其如同亲人;不因一时应手而沾沾自喜,不因一时失败而垂头丧气。在中国传统文化日益被人们捡拾重温的今天,中医传统师承教育模式必将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关注,为中医药学的长久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张家玮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分享到:
  • 推荐到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