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40年代,人类开始使用抗生素对抗细菌感染。细菌在与抗生素的不断斗争中,逐渐对其产生耐药性,抗生素对耐药细菌的杀灭或抑制作用就减弱了。耐药细菌的出现,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变得更加复杂,治疗的成本变得更高,甚至在有些情况下造成无法治愈的感染。
如今,细菌耐药已发展为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公共健康威胁。4月30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邀请了FDA抗菌药办公室主管爱德华·考克斯博士为大家解读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成因,并联合FDA食物、食品和兽医办公室首席科学官大卫·怀特博士、美国国家耐药检测系统微生物专家斯图亚特·盖恩斯给出了建议。
医疗机构:只要使用,就可能出现耐药性。即使是正确的临床应用,也可能促进细菌耐药的发生。抗生素对病原菌有效,同时也会影响人体内的“好”细菌——比如肠道内的益生菌。所以,只有在发生细菌感染时,才应该使用抗生素治疗。如果没有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只会引起细菌耐药。但遵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有助于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有些细菌天然对某些抗生素不敏感,这种耐药性被称为固有耐药,或天然耐药,这是由特定细菌的固有特征所决定的。专业医务人员了解这种现象,可以正确选择抗生素,避免不当或无效的治疗。
细菌耐药后,治疗会变得更加困难,原本能靠抗生素治愈的疾病也可能变得难治。
养殖业:长期广泛使用可能增加耐药性。养殖业中通常会对动物使用抗生素,由此产生的耐药细菌可能通过接触或食用转移到人类身上,还可能造成整个生态环境中的细菌耐药性增强。人类使用的多数抗生素都有养殖用产品,因此,细菌对兽药的耐药性也会转化成对人用抗生素的耐药性。
患者:正确使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减缓耐药性的出现。患者使用抗生素时,应该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普通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性疾病不应使用抗生素。减少非必要地使用抗生素,不仅可以规避其副作用,也有助于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由于现在养殖业还需要使用抗生素预防动物感染性疾病,因此,建议大家在烹饪时将肉类食物彻底煮熟,消除大多数动物来源的耐药细菌。但消费者仍然应该警惕交叉感染的危险,处理肉类食物前应仔细清洁厨具。
医疗机构、患者、养殖业者都应该在合理使用抗生素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才不会出现面对细菌感染却无药可用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