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民间医阿布力哈孜·加帕克,居住在伊犁州昭苏县喀拉苏乡阿合牙孜村,年逾八旬,行医几十年成果累累,病人盈门,擅长用传统哈萨克药治疗骨结核、痔疮、牙痛、皮肤病、白血病等疾病,这位哈萨克医老专家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声誉,但《执业医师法》颁布后,“行医几十年,一朝失资格”,他不得不放弃继承家族几代祖传的医术,困守家中。类似于这样具有一技之长,受到广大群众认可和好评,但手无行医资格证书的哈萨克医生普遍存在于民间。
近日,新疆伊犁州哈医药研究所受当地卫生局委托,对伊犁州直8县两市321名哈萨克医民间医生、师承人员及确有专长人员进行了走访和摸底调查,目的是为尽快制订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提供依据。
调查报告显示,按照从医年限划分,从医40年以上的有19人;从医20年以上,40年以下的74人;从医10年以上的一共211人,占总数的65.7%,说明大部分民间哈萨克医都曾长期在基层从事医疗卫生工作。
报告还显示,按照年龄划分,40岁以上的149人,30岁以上的共269人,30岁以下的53人。民间哈医药人员年龄相对偏大。
此外,按照地区划分,集中在新源县的有201人,昭苏县的58人,这两个县占据绝大部分,其他6县人员相对较少。
哈萨克医药虽有较长的历史背景与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技术,但哈萨克医药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科研、临床和教学工作仍处于初步建立阶段。在摸底调查中发现,民间哈萨克医主要通过家传、师承、自学等方式传承哈萨克医药,他们往往没有接受过医科院校专业教育,但有一技之长,临床常使用特色的诊疗技术与自制哈萨克药制剂,为患者提供哈萨克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因此,没有接受过正规医学院校专业教育的民间哈萨克医药从业人员面临严峻的行医资格问题。
伊犁州哈医药研究所副所长木拉提博士说,这些民间哈医药技术疗效快、便宜、安全。民间哈萨克医药人员在现代化规范管理中,行医资格受限,正在失去继承发展的根本条件。他们不敢光明正大地给人看病,没有立足之地,于是他们当中的有些人带着技术到外地或国外发展。还有很多民间哈医虽满腔热情,又有技术,但由于没有各方支持也放弃了行医。为此,民间哈萨克医药秘方及民间医学技术流失非常严重。
针对哈萨克医药的发展现状及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调查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改善、放宽民间哈医药政策,简化民间哈医办证手续;二是筹建、开办民间哈萨克医研究院下设民间哈萨克医医院;三是加强哈萨克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科研开发工作。
木拉提表示,伊犁州哈医药研究所将对此次调查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整理研究与认真总结,并将问题与建议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积极协助政府制订掌握哈萨克医药技能人员发挥作用的相关政策措施,出台符合新疆民间哈萨克医药技能人员的管理办法,进而使民间哈医行医资格问题得以解决,通过考核取得合法化、规范化的身份,提供合法医疗保健服务,发挥自身价值,传承发展临床疗效好、受群众欢迎、简便验廉的民间哈医诊疗经验、技术方法。(通讯员 马少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