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专家呼吁:拯救渐渐远去的中药传统炮制技术

2013-06-04 16:03:26 来源:中国医药报

□本报记者 王泽议

王女士刚从某中医院拿了几大包中药回来,医院的大夫是她认识了十几年的老朋友,这位老朋友告诉王女士,其中的柴胡回家先炒一下,烹些醋,然后晾干再与其他中药一起煎,药效会更好。

王女士要做的事,用专业语言来讲,叫醋炙柴胡。这本来应该由中医院的中药临方炮制室做的,但是现在,很多中医院已经没有临方炮制室了……

其实,中药领域已经失去和正在失去的传统何止临方炮制这一项。

渐行渐远的临方炮制

临方炮制,是指医生在开具处方时,根据药物性能和治疗需要,要求中药店或医院中药房的调剂人员按医嘱临时将生品中药饮片进行炮制的操作过程。它是中药炮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确保中药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但是现在北京的很多医院,包括大型中医院,已经没有临方炮制室了。”国药泰斗金世元教授的高徒李京生介绍说,现在中医院或中药店所售的饮片大多来自饮片加工厂,但是临床应用的某些特殊方法炮制的饮片,如酒炙、盐炙、醋炙饮片,只能由中药店或医院中药房根据医嘱临方炮制。

对此,记者多方打听了北京的几家医院,包括两家大型中医院,确认都没有设置中药临方炮制室。而在南方的一些医院,临方炮制还在进行,如常熟市中医院、重庆江北区中医院等。“人家自己进生的饮片,然后根据需要医院自己炮制。比如大黄需要酒制,医院就每天根据用量进行炮制,这样既能够保证疗效,又能保持中医药特色。”北京一家中医院的药房主任不无羡慕地说。

临方炮制的缺失,使医生开方受到很大的限制,中医药的临床疗效也受到影响。李京生告诉记者,原来医生处方中会用到的一味药叫“萸黄连”,是用吴茱萸煮的水,再去煮黄连。因吴茱萸性热,黄连性寒,吴茱萸炙黄连,可以使黄连的寒性降低一些。现在很多医院不再进行临方炮制了,所以医生不得已只能把萸黄连改成并开药“萸连各几克”。

“传统饮片的有些规格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如煨生姜、煨木香。就是用纸把生姜或木香包起来,放在热的地方如炉子旁边烤一下,让其中的挥发油减少点。木香本身具有燥性,根据患者的病情,有时大夫希望这样炮制一下使木香的燥性缓和一些。但是现在大夫开方需要煨生姜、煨木香的话药房也没有,只能让顾客自己做。”李京生说。

所以,本文开头王女士也只得自己动手去做“醋柴胡”。

但是,临方炮制也是一项专业技术,并非所有剂型都能患者自己动手。在这种情况下,开方大夫只能另做打算了。显然,临方炮制很必要也很重要,在医院临方炮制室不复存在的情况下,如何保持中医药的特色,发挥中医药的优势,这是一个问题。

更多传统技术正在消失

到目前为止,有多少中药传统技术已经失传?可能没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统计。

李京生说,历史上,北京的中药炮制有其独特的技术。比如对毒性中药川乌、草乌的炮制,需要用甘草、银花水煮;而药典方法只用清水煮即可,相对简单。所以,北京的传统炮制方法后来就基本不用了。但其实北京的方法有自己的特色,与药典方法比较,对饮片加工的程度不一样,北京方法加工至口尝基本没有麻辣味,并且其中含有少量甘草、银花的成分;药典法加工到口尝有少量麻辣味。

“北京方法是经过漫长的实践长期流传下来的,虽然现在没人用了,但我认为,对这种方法还是有必要保留。因为现在我们对中药中医的疗效机理还认识不清,在没有搞清楚机理之前应该先保留。等到我们真正把中医中药研究透了,作用机理搞清楚了,再对传统的东西一一进行梳理,决定是否保留。如果现在很盲目地就把传统技术丢了,很可能丢的是非常宝贵的东西。”李京生说。现在炮制川乌、草乌,人们考虑的只是减毒一个方面,其实还应该从其他方面多考虑考虑,比如对疗效是否会有影响等。“炮制的奥妙很深,炮制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制药的过程,只不过不是做成丸、散、膏、丹,而是以饮片的形式出现。”

但事实是,传统的中药制药技术,已经失传很多……

北京的西瓜霜,现在看不到了;神曲,几乎也没人再做。历史上素以饮片加工著称的一些老字号药店,现在也不再自己炮制饮片,很多传统技术已经悄然消逝。“丸、散、膏、丹”中的炼丹技术,

现在已经非常罕见,“就是炼丹工具,现在都很难看到了。”李京生说。

“立马回疔丹”是胡庆余堂一味著名的外科中药,由于其工艺非常复杂,早已停止生产。如今唯一掌握立马回疔丹关键制作工艺的老人也已经84岁了。这使得立马回疔丹这味古老中药面临失传。据胡庆余堂质量管理部部长管金发介绍,胡庆余堂自1874年创立以来,共创造了100余种中药产品,现在只剩十几种产品还在生产。一些中药的工艺只剩极少数几位老人掌握,失传看来难以避免。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郑虎占告诉记者,传统工艺或产品失传的原因很复杂,有的由于非常繁复而被现代工艺所替代;有的不符合现代人们追求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而逐渐淡出,如散剂;有的则因不符合现代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要求而失去了生存空间,比如有些院内制剂,因不符合药品GMP要求就没再生产了。“但是,对传统技术的保留还是非常必要的。很多传统技术有其特殊的优势。比如黑膏药,其作用时间长,配方灵活,这是现代膏药所不具备的。”郑虎占说。

日渐稀缺的专家资源

为了传承老中医药专家的经验和技术,我国自1990年以来,已先后开展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2135名老中医药专家已经成功带出3311名继承人,其学术经验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去年,第五批734名老中医药专家又开始带徒育人。但是在2800多名老专家中,传授中药相关技术的老专家所占比例很小。

“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532人,继承人1056人。其中中药专业指导老师16人,继承人29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734人,继承人1465名,其中中药专业指导老师15人,继承人30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供给记者的资料上如此显示。

“中药专业,如中药炮制、鉴定等,老师就很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副司长洪净说。

炮制技术是中药的核心,但是据媒体报道,曾经享誉全国的河南禹州“老药工”,如今只剩下朱清山一人了;江西樟树独有的樟帮中药炮制技术,也已经面临断代失传的危险;目前全国仅存的中药炮制方面的专家也就40多位……

“国家认定的中药炮制学术传承老师,北京只有金老(金世元)和王老(王孝涛)两人,都已经80多岁的高龄了。”李京生说。

李京生跟随金世元老先生学徒40多年,精通中药材鉴定和炮制,明年就要退休的他为传统技术的日渐丢失非常着急。他建议中药技术的传承不妨学学茶叶行,“茶叶行对传统技术继承的比较好。京城一些茶叶店,新茶下来后,现场炒制现场卖。中药行业是不是也可以选择几家比较好的药店,可以采取前店后厂的形式?中医院应该前店后厂,尤其是临方炮制应该有。医院炮制就像开小灶,质量必然比饮片厂的‘大锅饭’好。”  

李京生认为,培养中药饮片炮制人才,对于充分发挥中医药疗效及特色至关重要。但培养全才型的炮制人才很难,而且像金老、王老这样的全才型老师也极少,他建议国家就饮片炮制的某一项技术列一个传承人,如毒性中药川乌、草乌炮制,曲类神曲、半夏曲的炮制等特殊技术,由专门人才学习并传承。这样不仅鼓励炮制人员把某项技术学精钻透,而且更适合一线的需要。

  • 分享到:
  • 推荐到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