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床位吗?我父亲需要来医院康复。”当医护人员告知有床位后,40多岁的张女士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张女士的父亲是中风病人,需要接受专业康复训练,在上海市一家三甲医院约了一个月后,终于等来了一个床位。长时间的等待,让张女士有些心酸。
一边是社会对康复医疗的大量需求,一边是由于种种原因使二级医院转型康复医院面临困扰。业内人士建议,要成功转型还需要在提高医务人员薪金待遇、更新知识、增加培训机会、留住人才等各方面制定政策,使康复医疗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康复病床供需比达1:60
“现在实在没有空的床位,请预约。”
“请理解,康复科有床位空出来,我们会立即通知你。”
在上海市所有三甲医院的康复病房,护士每天都在重复着以上的对话。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病后进行康复医疗,然而排队等床位,却耽误了不少人及时接受治疗。
几个月前,72岁的王阿婆突发脑溢血。在一家三甲医院治疗结束后,就开始寻找专业的医院进行康复。“本来想,最好还是在治疗的那家医院接受康复,但是床位实在太紧张了,只好换地方康复。”王阿婆无奈地说。
如今,沪上三甲公立大医院住院病人人满为患,绝大多数三甲医院床位都是临床治疗型。不少手术后病情稳定的病人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不得不另找医院。“目前医院有两百个床位,几乎每间病房都加了床,但还是满足不了需求,等待床位的患者每天都在增加,只能建议患者手术后到下级医院康复治疗。”某三甲医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上海,患者对康复的作用越来越认可,各大医院近年来虽然纷纷开设康复医疗科,但几乎都是门诊而没有专用床位。残联、工会、体育等部门虽有一些康复机构,但数量少、水平不高,对需求最大的疾病康复而言无济于事,而专业康复医院的床位也是“一床难求”。在有限的场地里,一些医院只能通过加床等方式来增加床位。
根据卫生部门统计,目前上海有54万人需要康复治疗,另有7万多名更严重的患者需要全护理病床。这些群体中,老年人占大多数。但是,目前康复护理病床的供需比却是极其悬殊的1:60。
医护人员缺乏制约发展
去年11月底,由杨浦区老年医院转型的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筹)正式冠名揭牌。这是卫生部新版康复医院标准颁布后,全国范围内由二级医院整体转型的第一家康复医院。与此同时,宝山区一钢医院也正式冠名为第二康复医院。据了解,目前沪上约有10家二级医院正在考虑转型事宜。
尽管转型很成功,但遗憾的是,康复医院内一对一康复的病人并不多见,大多数时候是一个治疗师负责好几名病人的康复。另外,这些医护人员工作非常辛苦,整体待遇并不高,一些年轻人不愿意做康复医生。在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目前仅有康复医师11人,康复治疗师26人,专业医护人员的缺乏制约了康复医学的发展。
记者在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采访时看到,一位年轻的女治疗师正在给一位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患者因先天性脑瘤导致大出血,左侧一度全身瘫痪,躺在宽大的康复床上。治疗师正不断地将他的左手臂前后弯曲,然后快速用手指轻轻敲着臂弯两侧,通过刺激他的肌肉肌腱,帮助手臂恢复功能。“早上8点开始康复,除了午休时间,要做到下午4点,治疗师一直在帮助他进行各种训练,他们还是很辛苦的!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为了防止手臂肌肉萎缩,必须用力把僵硬的手臂‘掰’开,医生每次都出一头汗。”患者家属说。
目前,社会上还有种误解,以为康复就是养老。其实康复覆盖的对象非常广泛,从几岁的脑瘫儿到百岁老人,都是康复对象。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康复科副主任陆微波说,康复是针对人体功能出现问题和障碍后,通过专业的医学手段来帮助他们提高和改善功能障碍、防止并发症发生,减少外在人力对他们的帮助,“一个偏瘫后无法行动的患者,经过康复后可以自己上街,或者是自己吃饭、照顾自己,过上有质量的生活”。
成功转型还需政策支持
在卫生部发布的《“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中,鼓励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二级综合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通过试点探索建立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各地在制定本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时,应该合理确定康复医疗机构的数量、规模和布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康复医疗服务需求。
据介绍,上海在“十二五”期间,全市整体转型康复医疗机构的康复床位达到1500张;老年医疗护理资源严重匮乏的徐汇、长宁等10个区县,各新增或转型一所老年护理医院,床位在300至500张;黄浦、静安等7个区县各新增或转型一所老年护理医院,床位数在200至300张。
为鼓励符合条件的二级医院功能转型,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卫生部门明确转型后的康复机构和老年护理机构,保留其原有的医疗机构等级不变;转型后与三级医院积极开展医疗联合体合作的医院,予以适当增加床位,扩大规模;按照转型的先后顺序予以“上海市第X康复(老年护理)医院”作为第一冠名;同时积极会同市教委、市人保局等部门,加强康复学科建设,开展从事老年护理服务的护理员的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等工作。
“要成功转型还需要多方支持。”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院长吴晓童建议,放宽医生执业的标准,允许兼有医生和康复医师两种执照,既能稳定原来医生队伍,也利于促进“医疗康复一体化”,对病人更有裨益。管理部门也应淡化平均住院天数、均次费用等考核一般医院的指标,更符合康复医疗的实际。 本报记者刘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