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管理 >> 正文

探究医疗改革后医院的经济管理

2013-07-05 11:42:27 来源:瑶臣猎头网

导语:自从医疗改革被实施以来,中国的医疗体制更加健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今非昔比的医疗资源、更加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为我们建立一个效率和公平兼顾的、可持续的、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体系创造了条件。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医疗改革后医院的经济管理方式应作出相应的调整,本文就医改后医院的经济管理做简单探讨。

1.公立医院实行医改的迫切性

1.1就世界范围而言公立医院存在着如下几个公共问题:缺乏成本意识,不注重服务效果;患者反馈差,表现为就医手续繁琐、服务态度粗鲁或不耐烦、信息封锁不对称等;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大医院,消耗了大量稀缺资源;卫生费用不断增长。因此,医疗改革势在必行。

1.2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无法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卫生资源配置不均;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商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价格虚高;我国老龄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引发新的更加复杂的健康问题。我国城乡医疗机构存在很大的差距,城市医疗服务机构较多,服务水平高,而在大多数乡镇存在卫生资源严重缺乏,或者即使有医疗服务设施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远不及城市医院,使得广大的农民群众不能方便及时地享受医疗卫生服务。虽然,近几年国家大力实施医疗保障制度,但现有的医疗保障制度的保障力度不强,受益水平低,对于真正“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没有多大的实质性意义。我国的医药产业比较分散,流通过程环节众多,致使药品经营费用昂贵,无形增加了药品的市场价格。最后,因为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速,已多至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十二,老年性疾病增加,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不断升高。

1.3目前的卫生管理体制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说,医疗卫生机构经营自主权不明,责任目标不明确,劳动分配制度不合理,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得不到应有体现,医疗卫生机构主要依靠“以药养医”、“以医养防”,出现了重经济收益、轻社会效益的“趋利”倾向,扭曲了服务行为,加重了患者负担。

1.4公立医院实行改革对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推行和保障基本公共医疗服务能够大大化解两极分化、收入分配不均所带来的社会矛盾。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依靠以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的社会体制机制的建立,是弥补收入差距的不公的有效举措。

2.经济管理对策

2.1充分发挥经济管理人员的作用。人员永远是管理的核心。但是目前很多医院的管理现状是缺乏经济管理人员特别是专业经济管理人员。因此,上报的报表内容不完整、数字不充实或者没有按规定比例提取折旧费等问题会时有发生。这就要求医院配置专业的经济管理人员,有一个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树立经济管理人员善于理财的业务意识,特别是医改后病人有了多种选择,医院作为医疗产品的提供者不仅要注重自我的“成本-收益”分析,还要站在病人的角度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2.2注意成本控制。,医改后若实行医药分开核算,除开药品成本后,人力成本将占总成本的60%以上。由此可见,控制人力成本是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要做到控制人力成本,首先要树立用人的成本观念,尽量减少增加人员的数量。这就要求医院必须合理设置科室,科学核定人员编制,在保证医院所担负的医疗、预防、教学和科研任务完成的同时,避免人员浪费,降低人力成本。还可以通过对科室实行全面的成本核算,用经济杠杆抑制增人冲动,使各科室从内部调整人力配备,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做到满负荷工作,提高人员的使用效率。同时,在选录人才时尽量使人员与岗位的匹配;除此之外,在员工内部实施激励竞争机制,使员工能公平竞争晋升、考核、调资、福利的机会,为员工创造一个良性的竞争氛围。

2.3更新管理观念。把传统的经济管理变成全员、全过程的管理。近几年来,医院的资源配置主要依赖于市场,医院资产逐步有走向多元化趋势,因此,必须更新经济管理观念,解放思想,实行科学管理,推动医院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医改后我们要有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以及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同时,还要使医院的职工与领导都参与到经济管理中来,使全体职工明了医院经济管理的目的意义所在,并通过教育以期提高干部职工对医院经济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消除个别医务人员的一些模糊认识:医院是社会主义福利事业,不应该强调经济管理;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医务人员,只需要掌握研究医学科学规律,而不需要研究经济规律;搞经济管理就是多掐钱、多发奖金;实行定额管理,健全财、物的管理制度和手续是对群众的不信任。除此之外,由于目前各大医院的领导大部分是医学方面的专家,在经济管理方面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因此要求经济管理人员多多与医院领导交流沟通,让领导知晓新的经济管理理念,并运用到日常工作中从而带动医院更好的发展。

2.4加强专科专病建设,发展特色医疗。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提高,再加上几年来疾病谱的变化,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的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医院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应大力扩展、强化对社会需求高的项目,而对社会需求较低,则要坚决压缩、合并。同时,科室的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到人口老年化和独生子女人群扩大等社会现象可能带来的巨大医疗消费市场。因为医改所覆盖的基本医疗消费市场,这就为发展特色医疗服务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为此,医改后医院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医疗优势,做大做强强势学科,制定重点攻关项目,在购置设备、引进人才与培训、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实时的调整激励支点,分配向高新技术岗位、高风险岗位和高劳动强度岗位倾斜,营造学科群整体发展态势,为医院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要坚持“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特长”的发展方向,打造专科专病的品牌。

2.5强化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效益。在二十一世纪,提到管理,就会与信息化联系在一起,医院的管理也不例外,因此医院信息管理水平是医院管理的基础。构建信息化服务平台能够为医院提供各种服务信息和全面的自动化管理,提供数字化医疗信息平台,减少中间环节,为病人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使前来就诊的人能够在网上预约医院,查阅大型检查,病历信息及检查结果,开展网上视频读片,实现跨学科,甚至跨地区、跨行业、跨国度的信息渠道,进行异地会诊、监护等。

总结

为了适应医疗市场的放开和医疗制度的改革所带来的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医院应及时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合理的管理人员,力求以较小的投入斩获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除了以上所述几点之外,医院管理人员应高度注重经济管理者的日常工作,坚持以开拓创新为动力,积极找出适合新形势的经济管理体制。

  • 分享到:
  • 推荐到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