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让医生离病人近些

2013-08-13 16:31:00 来源:健康报

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 周光峰

医院分科越来越细,医生越来越呈管状视野。医生只看某一种病,或者只看本科病人的某一部位,已经成为大医院的常态。全人医学理念的提出,有助于扭转这种有缺陷的发展趋势。本文作者虽然是临床医生,但不愿漠视临床中的问题,向广大医生朋友介绍全人医学理念,是希望提醒大家在临床实践中多一些整体观。 

近年来在综合医院中,传统的内外妇儿大科结构逐渐解体,各科系的亚科相继独立,临床医生越来越成为研究单一专业的专家。有关疾病的研究也沿着系统、组织、细胞、基因、分子的方向纵向深化。这样的局面必然导致知识无休止地膨胀,医生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医学技术主体化的发展趋势,致使医学技术与医学人文的冲突日益加剧。而医学技术与医学人文的冲突,过错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对技术的不当应用。这种技术不当应用表现为对于医学技术的过度追求和对于医学技术的认知滞后两个方面。

过度追求技术会忽略生病的人

对手术技术过分热衷  手术技术,历来是衡量一名外科医生水平的标准。“一把刀”常是封给技艺高超医生的雅号。这种共识来自同行、领导、行业学会、患者及家属以及社会舆论等。练就高超的手术技艺,本来是治疗患者疾病的有效手段,过分追求则会成为束缚临床思维的枷锁。因而,外科医生在判断手术为患者带来的好处与手术使患者付出的代价时,在考量手术效果与风险之间的平衡时,多少会受到手术之外因素的干扰。 

对医疗器械盲目追捧  由于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欧美国家先进的医疗器械带来的神奇疗效受到许多医生的追捧。例如在临床上经常遇到上下肢外伤后损毁严重的患者,医生会动员患者尽早截肢,配戴假肢。其实,严重毁损是当时的一种状态,有很多病人可能软组织与骨头一起发生了损伤,甚至缺损,如果进行组织修复,完全可以保住肢体。但由于分科过细,骨科医生很少做组织修复,假肢的开发又如此发达,所以常常选择一切了之。

人们也总会听到医生说这样的话:高科技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举出生动的例子。也许事实确实如此,但是不是所有截肢后的患者都可以像南非运动员奥斯卡·皮斯托瑞斯那样,穿着昂贵的印度豹假肢,狂奔于奥运短跑赛场。在国内,被截肢的患者更多是贫穷的体力劳动者,他们出院后根本没有经济实力享受先进的高科技。被截肢的他们,内心的困扰、生活的不便和受人歧视的痛楚,似乎已不是医生的责任范畴,可以“忽略不计”了。 

对技术认知滞后将提供无效治疗

对于某些病例,按照以往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不显著,后遗症明显,而且患者还要付出额外的代价。当医生习惯于旧有的传统思维,缺乏对新技术的跟进时,患者往往会丧失最佳治疗机会。其实,已经有了新药或新技术,却因为医生不知而遗漏了。

例如,对于有些陈旧性的创面,按照外科学教科书上的原则,需经常予以清创换药,等待坏死组织自行脱落,肉芽组织逐渐形成,继而完成上皮组织的覆盖。但上述诸过程耗时长久,迁延不愈,甚至形成难治性创面。由于有了新的药物,因此应用于创面后,每周换药一次,可以大大缩短坏死组织脱落、肉芽组织形成以及上皮组织生长的时程。但起初换药时,往往可以见到大量坏死组织液化,并伴有异味。这种状况与外科学教科书中有关“引流是外科学第一原则,创面必须经常换药”的说法完全背道而驰,经过严格训练的外科医生完全不能接受这一新疗法。而且,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还发现,前述办法带来的治疗效果与教科书所言大相径庭。观念的转变是最为艰难的。

类似情况在国外同样存在。如最近刊登在《JAMA》的一项调查显示,要规劝临床医生放弃已被循证医学证据证明无价值的诊疗方法存在很大困难,阻力之一是来自于制定各种临床诊疗指南的专业学会的抵制;此外,根深蒂固的治疗习惯也使医生不愿放弃错误或无效的治疗。

应少制造匠人多培养良医

现代医生的培养,若仅着眼于医疗知识与技术的传授,固然可以培育大批会看病的医师,却无法造就关怀病人、对人类受苦敏感的医师。于是,近来在医学界有学者开始提出全人医学概念,也就是培育具有全人医学理念的医师。对此笔者深表赞同。

全人医学是对西医哲学基础的有益探索。谈到西方医学的哲学基础,不能回避还原论。在过去的几百年里,还原论使西方科学得到了难以置信的发展,使科学在获得理性、实证等精神气质的同时,也在追求确定性和深刻性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还原论也有局限性,对于生物个体、特别是有着丰富精神世界的人来说,岂能简单地被还原到物理化学世界呢?另外,还原论导致我们过于注重细节,医院的结构因此发生变化,专科越分越细,一个骨科已分到一名医生只管膝关节、另一名只管髋关节了。医生的视野虽然深入了,但也变得更狭窄了。

全人医学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也有所不同。虽然两者都注重整体健康和整体医学模式,但前者涉及范围更广,即从人的形成一开始就研究,一直到这个人发生疾病乃至死亡。

笔者认为,全人医学的提出恰逢其时。它提醒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不能只偏重医疗技术的应用,不能忽略了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链 

近些年,国内外一些人提出全人教育、全人健康、全人医学的概念。全人医学,主要是脱胎于目前的中医和西医学理论,是一个有创新性的医学理论模式。其不仅继承了现有的医学理论,还将行为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纳入医学研究范围,使医学成为更为完善的临床学科。

“全人”从字面上理解可以看做是具有整合人格、得到全面发展的人,即人在发展过程中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有所偏失。

全人医学就是指研究人从受精开始,一直到生病死亡变化过程中所有相互作用关系以及人的进化由来的医学理论。

在“全人”的概念中重点强调,人体应由三个基本组成成分构成,即意识、精神系统和物质系统。精神系统:由心理和潜意识两要素构成。物质系统:人体的诸多器官按其功能的差异,分为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脉管系统等9大系统;也可以换个角度把人体按结构划分为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基因和分子。意识可以理解为精神系统和物质系统的调节控制中心。

  • 分享到:
  • 推荐到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