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质量门拖累中成药出境 “洋中药”逆袭内地

2013-08-15 18:01:00 来源:南方都市报

国内药企中成药出口增长减速;但韩国、日本等汉方“洋中药”进口加速

中药材调查

“这么下去,中药最终会败在中药材质量问题上。”这句话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中医药专家所提起,也在被近来的一系列事实所印证。

南都记者近日从即将启动的国际现代化中医药及健康产品展览会组委会获悉,今年第一季度,香港从内地进口的中药增速录得新低。而在此之前,香港一个N G O组织刚刚发布了《中药材农药污染调查报告》,指内地中药材农药残留普遍超标。

有分析人士就指,对国内的中成药产业来说,在中药材这一原材料质控失序的情况下,如何应对洋中药逆袭的问题正在变得更为急迫。

港个案凸显隐忧

由香港贸发局参与主办的国际现代化中医药及健康产品展览会正在变得越来越繁荣,然而,繁荣的背后,却在凸显内地中药的隐忧。

两组数据特别能说明问题,一是依照该局发布的会前预测数据,是次展览预计将吸引来自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约120家参展商与会,而这些参展商在看好香港市场的同时,更意在香港市场背后的中国内地市场。

香港贸易统计政府统计处的数据即显示,内地从香港进口的中药近年来基本上呈现较快上涨态势,数据显示,除2011年外,香港出口到中国内地的中药增速一直呈上涨态势,2013年第一季度更是创出了20 .2%的近三年新高。

与此同时发生的是,今年第一季度,由中国内地出口到香港的中药增速则创下4.3%的新低。而在2012年全年,这一数据还在14.4%。若时间推得更前一些,2010年香港从内地入口的中药增速更是一度高达22.7%。

内地中药材质量下降,普遍被视为造成上述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包括同仁堂在内的多个内地知名中药公司的产品在港曾被爆出超标门,接连的质量门,令香港市场对内地中药的信心受到打击。

《中药材农药污染调查报告》的出现,则将这一问题进一步凸显了出来。报告显示,全国9个城市(包括香港)的9家连锁中药房所售药材的23种65个样本中,共有48个样本检出农药残留,其中26个样本检出6种已禁用农药的残留,其中包括甲拌磷、克百威、涕灭威等高剧毒农药,占总样本量的40%。而这些被抽检的药店不乏同仁堂、云南白药大药房、九芝堂等知名老字号。

多因素叠加促贸易逆差

8月8日,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发布的“2013年上半年中国医药外贸形势”,也显示着中药材质量问题,对中成药出口的影响。依照该商会一位副会长的总结,植物提取物依旧是拉动中药类出口大幅增长的最大因素。

而该商会发布的数据则显示我国中成药贸易自2008年就开始呈现逆差。2012年,中成药出口再度出现贸易逆差,但幅度较前两年有所降低。预计2013年中成药逆差局势仍将持续。对于这一现象,有广州从事中成药出口的药企就向南都记者坦言,绿色壁垒正在成为中成药出口的拦路虎。

有统计显示,我国被进口国拒之门外的中药产品中60%以上因“绿色壁垒”,以植物源性中药材为例,就已经累计受阻85批次,动物源性中药材受阻批次也在不断增加。

洋中药逆袭隐忧加剧

除了出口在国内质控失序和国外绿色壁垒双重作用下受到抑制,洋中药的逆袭问题,也在影响着中成药行业的前景。依照“2013年上半年中国医药外贸形势”报告,植物提取物已经成为拉动中药类产品出口的最大功臣。但这一功臣的出现,其实正反映洋中药发威的一面。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植物提取物出口在2011年突破10亿美元大关后,已经在2012年创出11.6亿美元新高,2013年一季度实现出口额3 .3亿美元,同比增加11 .2%。截至2013年上半年,植物提取物的出口额已接近整个中药大类产品出口额的一半。而据业内企业介绍,这些出口到国外的植物提取物很多都被跨国医药公司拿去生产了“天然药物”,并将其中的一部分返销中国。

据了解,2001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的赖小平教授等曾对京、穗两地市场上销售的“洋中药”品种进行调查,收集到市场销售的进口注册中成药及植物药制剂共53种。而南都记者昨日检索国家食药监总局的数据库发现,以中药名义进口到中国的药品已经多达97种。而这还不包括目前已经在研发和打算研发的品种。

受西药和化学制药研发遇阻,和日本救心制药株式会社等进军汉方药大获成功的刺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正在寻求中药方面的研发和投资机会。目前正陷行贿门的葛兰素史克此前就已公开表示其在上海的研发中心将启动中药研发。而就在今年年初,英国快消巨头利洁时已宣布收购中国传统中药企业桂龙药业。

公开数据显示,日本救心制药株式会社以传统中药六神丸开发的救心丹,目前每年已经实现数亿美元的销售额,而这些销售额中的绝大部分来自中国。

  • 分享到:
  • 推荐到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