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首席女法医坚守职业良知何成壮士悲歌

2013-08-19 11:23:42 来源:长江日报

近日,中国首席女法医王雪梅的辞职声明在网上传播。声明中,王雪梅宣布坚决退出中国法医学会,并以一个在职法医身份退出中国的法医队伍。(8月18日《新京报》)

王雪梅的辞职,直接诱因是“马跃案”。2010年大学生马跃坠落铁轨触电身亡,根据当时中国法医学会的司法鉴定,马跃之死不属于生产安全事故。王雪梅当时对这一鉴定结论表示质疑,多次呼吁重启该案调查,并一直坚守至宣布辞职的这一刻。

王雪梅是中国媒体熟悉的人物,一些大案、要案有她的参与,无不展现了过硬的职业素养。在业界,她的口碑也一直良好。然而,正是如此优秀的法医学专家,认为中国法医学会的这份鉴定“荒谬,不负责任”,对中国法医队伍的现状则是“非常失望,甚至是绝望”。我们无以深入体察法医学界的现状,但我们现在知道,有这样一位法医学界权威、顶尖级人物,以退出法医队伍的方式来坚守自己的底线。

王雪梅很清楚地表明,她的底线就是职业耻感。遗憾的是,她是这个行业的精英,是常人印象中的行业标杆、能量大、有示范作用的人物,但她现在唯一的能量只是让自己退出,唯一的示范是鼓足勇气做牺牲者。值得欣慰的是,至少她坚守了个人底线,这是王雪梅不负其漫长职业生涯与成就的地方,我们钦佩于她的这种坚守与执著。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职业获得尊重,但没有职业的自尊,又何来尊重?现在,似乎不少行业都在被污名化、妖魔化,不少从业者都在抱屈,呼吁尊重,要求体谅,要换位思考。与此同时,这些行业又似乎都有着难以为他人道也的苦衷、隐情,那些自我作践的人、自我矮化的人、苟且于职业生涯的人,就连呼吁尊重的声音都未见真情实意,因为一个整体滑坡的职业环境,正在帮助他们开脱责任,减轻了内心的耻感。

现代社会,我们的社会生存往往体现为职业。职业构成了我们面对他人、面向社会的第一重身份,职业道德成为个人内心道德最首要的表现方式。还有各种关乎生死、公平、正义的职业,即如王雪梅从事的法医鉴定工作,往往被赋予着极高的道德期待。而每一样职业,也一起构成了这个社会的共同底线,这就是没有行业区分、一些为人深信不疑的基本良知,即如不伤天害理,而这又是人之为人的底线。现代社会,做一个有尊严的人,有尊严的活着,某种程度上,就是让职业的社会价值,唤起内心的基本道义良知,维系做人与做一份职业的自尊。

但我们同时看到,有那么多人把职业仅仅当饭碗,当谋生的工具,把对人的漠不关心当作职业生存的第一技能。甚至,守护尊严,坚守底线,似乎意味着要把自己变成另类,要付出牺牲,带着悲剧感,准备好承受昂贵代价的超凡勇气。在这种环境下,又有多少个王雪梅,要以退出职业生涯的方式守住自己的底线呢?又是什么让职业良知和尊严的坚守者,心生“浊世而独立”的悲怆感,只能以退出甚至牺牲的姿态,无力地独守自己的一份洁白。

至少,有王雪梅这样的人存在,让我们看到职业自尊、一种做人的自尊,在这些人身上存在。但我们更希望的是,王雪梅们不必以牺牲者的姿态坚守个人底线,而是真正生存于一个有共同底线的职业环境中,有条件和能力把自己的职业向更深远的地方引领,开始更高远的追求。(肖畅)

  • 分享到:
  • 推荐到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