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直击医院:检查设备很少消毒有隐患

2013-08-23 11:05:31 来源:搜狐健康

近日,全国多位读者向本报反映,他们在医院做检查时发现检查设备未经消毒直接使用,担心会影响身体健康。对此,记者在北京几家医院展开调查,并就其中几个典型案例进行了咨询。

有创性检查增加感染风险

8月13日,记者来到北京市五棵松附近一家大型医院。在化验室,不少患者在排队等候抽血。每个抽血台上都摆放着一个棉垫子,垫子上铺着蓝色的一次性治疗巾。记者看到,前一位患者离开后,几乎每个抽血台的护士都没有撤下一次性治疗巾,而是继续给下一位患者使用。刚抽完血的徐女士气愤地说:“上一个人起身走后,我就坐下等着护士撤治疗巾。可她见我没动,就很不耐烦地让我伸胳膊。这抽血是有创性检查,谁能保证上一个人没有传染病?谁又能保证不换治疗巾不会有感染风险?”

随后,记者来到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在一层输液室看到,所有患儿都在一个简陋的大台子上打针。台子上也铺着不少一次性治疗巾,可在记者观察的10分钟里,治疗巾一次也没有更换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抽血室,护士则严格执行一名患者换一张治疗巾的规定。

体外设备很少消毒

北京刘小姐近日在北京潘家园一家综合性医院体检,看到钼靶机与地面接触的位置有一层黑乎乎、油腻腻的东西。后来做b超和心电图时,前一位离开后,她就马上被喊去躺在床上检查,b超探头和心电图的贴片、夹子都没消毒。她对记者抱怨说,如果接触未消毒器械的位置刚好有伤口,岂不是有感染的风险?

对此,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许顶立告诉记者,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正常人的皮肤有抵抗感染的能力。如果患者皮肤上有伤口,的确有交叉感染风险,但医院往往会给传染病人用单独的机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消化病研究所教授刘思德说,b超与心电图类似,只要皮肤没破损,感染风险就很低。

但刘思德强调,口腔诊疗设备、抽血及胃肠镜消毒不彻底导致的风险很大,可能会导致肝炎、艾滋病等感染。在多数三甲医院,消毒工作都很严格,但在一些私人诊所或基层医院,消毒工作抓得不严,就会导致严重的交叉感染。每年都有很多类似案例,但病人往往很难知道实情,责任也很难界定。

内镜消毒应与诊疗分开

湖南读者李女士去县人民医院胃镜室做检查。检查室外挤满了候诊者,秩序混乱。一位医师出来维持秩序,并说道:“大家别急,半小时之内肯定都可以做完。”李女士数了一下,候检者大约有10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都要检查完,“根本没时间消毒。”整个胃镜室只有两根插管,其中一根闲置,多人同用一根插管检查,这安全吗?面对李女士的质疑,医生则以工作量大、任务重为由搪塞过去。

刘思德告诉记者,根据原卫生部颁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

广州某三甲医院医务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呼吁,医院检查设备的卫生状况关乎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所有医院都应严格执行原卫生部2002年修订颁布的《消毒管理办法》,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对消毒清洁不到位的科室负责人给予相应惩罚。他同时提醒患者,去医院检查,可自备消毒纸巾,许多医院备有干洗式消毒液,可在检查后清洗。如果皮肤有破损,可向医生提出,以引起医护人员对消毒清洁工作的重视。(来源:生命时报)

  • 分享到:
  • 推荐到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