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1 学术营销的影响不可小视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单品种销售领先的处方药,如立普妥、斯伐他汀、洛赛克等,无一不是通过学术营销方式推广出来的。很多药企以学术推广作为药品销售的一种创新形式;药科大学也将其作为一门课程,传授给学生;医生同样愿意借此更新知识,提高学术水平。学术营销本身没有错,关键要看是否影响了医生正常的医疗行为。
不纯的学术营销侵蚀医生
慎帼芬(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民医院): 近年来,国内外药企通过学术营销获得明显且巨大的利益,这些利益体现在药品品牌的影响力和销售额等方面,也体现在提升自身在同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上。正因为此,医药企业处方药的销售越来越依靠学术营销,他们也为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学术推广模式而不余遗力。原卫生部也曾明确表示,支持公益性的学术推广活动。
医生参加学术推广活动本无可厚非,免费更新知识何乐而不为?但是,这种活动不应影响医生的“一支笔”:明明此药品对患者没有任何好处,或者本可以开出价格更便宜、效果相同的其他同类药,却因为“吃人嘴短”,不得不做违心的事。
特别是,当前我国制药行业产能过剩,药品流通企业数量过多,由此带来了行业不正当的竞争盛行。由于没有严格的规范,学术推广会也良莠不齐,很多已经变了味儿,成为药品直销会。如果再配上回扣的积极跟进,医生的处方行为将被严重扭曲;而医生的劳务价值被低估、医生的待遇低下等,又加剧了这种扭曲。在潜规则当道、明规则不张的现实情况下,医药“回扣”就像一个恶性肿瘤一样侵蚀着医生,左右着医生的处方习惯。
所谓人性化,就是承认人性并努力提升人性。一项制度能够激发人性的善、遏制人性的恶,那么就是一项好的符合人性的制度。在医疗行业,我们急盼“开正门、堵邪门”的善政出台。
待遇低医生处方行为被左右
谢启焕(广东罗定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现在,许多药企大张旗鼓地举办各种形式的新药推介会,目的是让医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新药的相关信息,便于日后能够多使用该药。企业此举确实会直接影响医生的处方习惯,尤其会影响善于学习和知识更新的医生的处方习惯。但前提是,该药具有品质或性价比更高或物美价廉的竞争优势,也就是说它一定是好药。如果该药已被纳入医保,则更会受到医生的青睐,对病人也有益。
但是,好药毕竟是稀缺的。医生也是普通人,要生活、要养家,特别是在工资待遇偏低的情况下,遇上药商高回扣的诱惑,便会被他们牵着鼻子走——按其意图开方。
怎样才能扭转这种尴尬的局面?首先要提高医务人员的收入,让他们在阳光下挣钱,享有体面的待遇,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不会为蝇头小利所动。其次要严格监管,包括对药企、医疗机构和医生,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
干扰了治疗决策的客观性
王宗圣(大连主任医师): 药企销售产品一般要经过4道关:招投标进入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目录,再进入地市级卫生管理部门的药品目录,然后医院采购该药品,最后科室医生在诊疗中使用该药品。其中最关键的关口就是医生这道关,因为医生掌握着处方权,是否开药或开多少药都是医生说了算。
一名合格的医药代表首先必须掌握该地区医院医生有关的档案资料,再去联系医生,并投其所好去做工作,搞好关系。然后邀请医生参加药品推广交流会。有的医药代表讲:“只有不努力的销售,没有搞不定的医生。”“拿人钱财,为人办事”,最终的落脚点都集中在处方上,医生开的药越多,药企和医生的收益也会越多。其结果不仅会増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更令人担心的是,会影响医生治疗决策的客观性。
学术推广对医生的诱导不言而喻,至少在相同适应证或病情下,会被医生优先考虑。有许多药品均是通过这个途径由上而下、由点到面为医生接受,在全国各地医院普遍使用。
学术营销有很多形式,这些学术上的支持行为不能算商业贿赂。目前,除学术会议是学术营销最常见的形式外,药企对医生的支持常见有3种:1. 产学研一体化与转化医学。2. 冠名××科研基金。3. 冠名“××杯”论文竞赛。第一种当属最高级别的学术支持,为未来最主要的发展趋势,应予以支持和推进。
分析2 处方习惯形成分三个阶段
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 陈卫春
医生处方习惯的形成通常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处方概念形成期,教育的影响最大。大学老师的正面灌输和严格要求非常重要,往往决定医生一生的处方价值观。第二阶段是学习和模仿期,不同的带教老师有了细微的差别,常有变通,且各有依据。上行下效,严师出高徒,带教老师的素质和水平、言传身教和示范,对实习医生影响深远。这两个阶段相对比较单纯,影响因素有限。此时应重点放在医德教育、法律培训、业务学习等方面,帮助医生打好基础。
第三阶段是自我提升和习惯养成期,自律和自省占主导。因为所处环境有差异,从事的专业不同,有了自己的实践体会和经验积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处方习惯。由于医务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多为单个实施,因而好的处方习惯离不开自律和自省。此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外因的影响。
法律限制 有据可查的规范医生处方行为的法律依据是,原卫生部颁布、2007年施行的《处方管理办法》。该办法第四条规定:“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师调剂处方应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安全性是合理用药的基本前提,医师在用药时必须权衡利弊,尽量给予保证患者安全的药物,使患者承受最小的风险;有效性是用药的首要目标,要针对患者的病症正确选用适宜的药物;经济性是指以尽可能低的费用取得尽可能大的治疗效益,降低社会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病人干扰 在中国,病人干扰医生开药的情况并不少见。例如输液问题,很多病人觉得生病就得输液,否则就不是看病或看不好病,所以无论得什么病,也不管病情如何,都要求医生输液治疗。为了避免患者不满意,医生只能委曲求全,迎合患者不正常的要求,处方习惯被病人左右。
经济考核压力 很多医院对科室下达工作量和经济指标,绩效考核与之挂钩。医生迫于生存的压力,为了所谓的科室和整个医院的利益等,不得不放弃医疗原则,在开方时“于无声处搞创收”。
病人承受能力 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高有低,保障情况有强有弱。即使享受医疗保险,也有不同,如全民公费医疗、事业医疗保险、企业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等。药物有医保目录内和目录外之别,有可报和自费之别,还有可报销比例之别等。面对中国的现实情况,医生只能根据每位病人的保障能力“看人下药”,开具不同的处方。虽然符合“个体化”施治,却非最佳治疗,让人有种无奈和无助感。
医院或科室限制 为了生存,追求利益最大化,医院或科室对进药有严格控制,医生只能在设定的范围内处方用药。这在经济效益不佳、处在生存困境的基层医疗机构尤为突出。
制度约束 每个医院都有书面或口头的诸如“特殊病员管理规定(制度)”等。规定对特殊病员管理范围通常有界定,如老红军、离休干部、高干、港澳台胞、侨胞、外宾、省以上劳模、社会知名人士、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因公负伤的公安干警、二次手术病员、“三无”病员及有医疗纠纷苗头的病员等。对待特殊病员管理有特殊要求,医生处方自然也须按规定做,对特殊病人特殊对待。
医生执业,诱惑无处不在,处方用药,奥妙无穷。处方一张纸,落笔千斤重。唯病人利益为重,是每一位纯粹的医生的追求。可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按照疾病诊疗规律不带任何杂念治病开方,说说容易,真正做到何其难!在市场经济主导的今天,不少医生看病开方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这究竟是社会之幸还是人类之灾?
建议
努力提高卫星会的学术氛围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邓硕曾
在学术大会间隙召开卫星会议,可以很好地利用时间、空间传播知识和信息,因而受到各方面的欢迎。
卫星会是产学研结合的一种交流平台,不是商业贿赂,故不应取消而应不断加强它的学术氛围。具体措施包括:1. 卫星会不应是药企自己主办的临床或科研会,而应由学术大会安排计划和日程。2. 药企可以向大会推荐讲者,但不能直接控制讲者的报告内容。3. 要求讲者与药企之间申明不存在潜在商业偏见或利益关系。4. 讲者不能只讲好的,形成“一言堂”,还应留下讨论时间,允许有不同意见和看法。5. 药企不做产品广告,不直接向讲者支付讲课费,通过大会进行安排。6. 药企不得用抽大奖(如手机、照相机)的方式吸引听众,使自己的卫星会爆满,而其他卫星会冷场,造成恶性竞争。
总之,卫星会是学术大会交流的另一种形式或补充,应努力提高学术质量,防止商业侵蚀。
养成健康的处方习惯靠自身
清华大学医疗管理研究中心 黄 燕
医生越资深,临床经验越丰富,其处方习惯也越为固定和健康。因为他们见多识广,对于各类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其性价比了如指掌、心中有数,因此会为患者做出更为理性和正确的药品选择。而且医生的学习和知识更新能力越强,越不易形成固定不变的处方习惯,他会主动使用品质更高且不可替代的新药。
医生的价值观不同,其处方习惯也不尽相同。处处为患者着想的医生,会有健康的处方习惯,开药会从患者利益出发,开最适合患者的药品,而不会受到各种诱惑或私欲的干扰。现在各方都在呼吁重塑医院文化,旨在让各级医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处处为患者着想。只有这样,医生才能有更健康的处方习惯。
医德教育贯穿整个职业生涯
湖北省监利县第二人民医院 吴秋芳
社会利益、病人利益、单位利益和医生自身利益都是左右医生处方习惯的因素,但医德优劣则是左右医生处方习惯的决定性因素。
作为一名有高尚医德的医生,他一定不会被私利所左右,会以病人利益为第一目标,注重秉公处方,珍惜药物资源,不受各种私欲干扰,根据病情需要开药方。
建议从医学生入校门开始,一直到退休,在医生的整个职业生涯中都要进行医德教育。既然我们选择了医生这门职业,就应该遵守基本医德规范,以病人利益为第一追求,平时应刻苦钻研药理学知识,开药处方时应全面权衡,谨慎用药,按病情需要施治,而不是被各种利益所裹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