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突破中药资源保护利用的瓶颈

2013-08-06 11:59:5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中药有效成分不用通过中药材种植环节也能获得,似乎有点像天方夜谭。其实,这里体现了前沿学科中药合成生物学和分子生药学的结合,这里应用了尖端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对象却是传统的中药材。利用现代科技,在实验室乃至车间可直接获取中药活性成分,无需中药材播种、培土,不受气候、虫害影响,可确保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该成果当属现代中药研究之重大突破。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的日益升温,市场对中药材从量到质的需求不断增长。然而,由于中药材生长受环境制约,或生长缓慢,甚至难以人工种植;或药用活性成分含量低微,提取成本过高等,都为中药材的市场供应、中药科研和临床应用造成掣肘。在如何有效保护中药资源的基础上,保证质优量大的中药材和中药有效成分供给,日益成为中医药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中医科学院这项研究最现实的意义在于为中药有效成分的产业化改进,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创新途径。许多中医人会津津乐道上世纪我国在中药黄花蒿中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但或许不知道,由于植物资源限制及提取成本高、产量低,导致青蒿素工业化的推广生产存在困难。然而,今年4月,美国学者在酿酒酵母中合成了青蒿素,而此高效酵母菌株已由制药公司大规模生产。

与此同理,对用于工业原料的中药资源来说,此项科研技术利用合成生物学原理,生产中药有效成分,具有绿色、低碳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点,而且产品质量稳定,对市场反应灵敏,可大大降低成本,是未来天然药物制备的主要方向之一;还能形成高附加值的新经济增长点,为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带来新机遇。

中药有效成分“不种而获”。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项现代中药研究成果具有的深远意义,若干年后或许更为彰显。(本报评论员 吴潇湘)

  • 分享到:
  • 推荐到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