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科室众多,就诊者要先看信息屏选择挂哪个科室哪个专家的号。
基层医疗体系力量不足,“全民看三甲”仍是当下普遍的就诊心理,这大大抵消了大医院所期望的“门诊含金量”。
为此,我省大医院牵手地方小医院,发展“医疗服务联合体”,这不仅增强了群众对县级医院的认可度,而且有利于大医院的自我提升,但如今“医联体”内大都能实现危重症病人的“向上转诊”,而“向下转诊”几乎为零。预期的双赢局面似乎并不明朗。
家门口来了省里的专家
“腿疼多年了,头一回在家门口看到省里的专家。”7月26日,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的张大爷和许多村民一起赶到村委会。当天,山大二院专家到此义诊。
沂南医疗水平一度很有限,沂南县人民医院在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合作后,改变了这一局面。
“在合作之前,该县医院综合指标处于临沂市后列。医疗水平低,设施差,1/3以上的病人都选择到邻县和上级医院就诊。”齐鲁医院院长李新钢说。
“成立沂南分院以来,中心院区先后派出各科专家教授来沂南分院坐诊、讲学、手术。”李新钢说,目前该县已基本实现了“病人不出县”的目标。
曾被质疑是大医院跑马圈地
李新钢自2003年尝试探索“医联体”,齐鲁医院目前已合作成立了6家分院。而省千佛山医院则与30多家医院签署了合作协议,建立了一种“技术联盟”。
省千佛山医院院长孙洪军介绍,合作医院的医护人员免费到省千佛山医院进修,省千佛山医院也定期派专家到合作医院坐诊、查房、培训等。
实际上,由于“医联体”的主导者多为实力雄厚的三甲大医院,一度备受诟病。反对者认为,这是大医院在扩张“势力”,跑马圈地。
“刚开始谈,我们确实担心这会抢我们病号。”一参与合作的县级医院负责人说。孙洪军亦言,一开始确有不同声音,“但经过合作,他们技术上得到进步,很多诊疗项目也开起来了,积极性就上来了。”
目前,已有多家基层医院主动与省千佛山医院寻求合作。孙洪军直言,发展合作医院贵在坚持多赢,“以前一些基层医院的疑难病号不知道往哪个医院转好,现在就有了。”
优质医疗资源毕竟有限
尽管“医联体”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业内人士认为,还有较大局限亟待突破。
“优质医疗资源毕竟有限。”徐凌忠说,“那些大专家病号看不完,根本没时间去基层。”
省城一家三甲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坦言,“高水平的专家数量是一定的,我不可能抽出,也抽不出专家到下面去。”
这就难以保证基层群众的就医需求,徐凌忠认为,专家到基层也只是“帮得了一时”。
而且,多数“医联体”很少能覆盖到更基层的医疗机构。同时,“双向转诊”变为“向上转诊”的趋势也日益明显。
省城一家三甲医院相关负责人说,现在的“医联体”大都能实现危重症病人的“向上转诊”,而“向下转诊”几乎为零。本报记者 李钢 实习生 韦珮珮 李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