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已成为近年来公众讨论、社会关注的热点。治病救人的医生和期待健康的患者本应是鱼水情深的关系,如今却彼此常有心结。如何建立一个彼此信任、相互理解的医患关系,已成为医改中绕不开的问题。
近期,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开展 “相约守护”医患双体验活动,医管局干部、21家公立医院领导体验患者就医,来自外企、高校等社会各界人士通过网络报名等方式到医院体验医务岗位。作为普通人体会“当医生”的感受如何?他们眼里的医生工作状态是怎样的?体验结束后,他们纷纷讲述了感受与建议。
“不喝水、不上厕所、不吃午饭成出诊常态”
患者到医院看病,挂号等、候诊等、拿药等的看病难局面成为心头难解的苦,患者抱怨医院看病为什么那么难?那么对医生来说,他们又是如何面对看病难?
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书记悦金成
我的体验是到北京市安贞医院心内科门诊分诊台当一天护士。8月是安贞医院就医淡季,一大早候诊室前还是挤满了就医患者。分诊护士指导患者填写检查单、交费等,门诊结束后还要收集各诊室单子统计门诊量。一天下来,护士们要面对两三千人次的患者,很不容易。
北京市发改委调研员付建荣
我的体验是坐在科室主任身后体验一天就诊情况。现在患者信息量大,医生还没询问病情,患者会自己讲对病的看法,滔滔不绝。出诊期间,主任没去一次厕所,下午两点才吃午餐,因为胃不好,只喝了一碗小米粥。我侧面问了护士后才知这种工作状态是常态。医生的付出艰辛和耐心是常人不能体会的。
北京市东城区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室韩建
我参加了同仁医院眼科特需门诊卢海主任的医务工作体验,帮助维持就诊秩序,叫号。
就诊患者大都是婴幼儿,孩子小,不太能配合检查。从早上9点到下午3点,6个小时,我默默观察,卢主任怕去洗手间耽误看病,很少喝水。出诊期间曾遇到一位三个月的小患者,卢主任以自己孩子为比喻向患者父母解释不需要做手术的原因,我挺感动的。下午1点30左右,卢主任才注意到有体验者在诊室,说:“你们都去吃饭吧,我都习惯不去吃午饭。” 卢主任当天的门诊量是50位患者,超过眼科规定门诊量15人的3倍。护士说,患者最多时,医生从早晨看到晚上5点多。
这次体验,我感受到患者求医心切,和我就诊时一样,不同的是那天我站在一名医务体验者角度,感受不同。我在诊室门口,看到门口拥挤患者和家属不停询问。医生很不容易,以前我也曾经对医生有不满,现在开始理解了,换位思考和换位体验很有必要。社会和医院应多关心医生,深入调查研究医生超负荷工作和患者迫切就诊需求之间的矛盾,打破瓶颈。
北京市方圆公证处张明
北京市儿童医院输液科负责全院各科室患者输液。每天门诊量是1200人次,每位护士每天为30位小患者穿刺,门诊量高峰时达到2000多人次,护士们基本每天都要加班,每个护士一天要对小患者扎针130人次。
我在体验之前一直认为穿刺是往胳膊扎一针就走了,其实不是,给婴幼儿扎针,三岁以上的孩子才选择在手上胳膊上扎针,三岁以下都是在头上和脚上。孩子血管细,不好扎,护士们练习方式就是护士之间互相拿针扎。
8个小时体验下来我觉得身心疲惫。繁重工作量并不是最大压力,更多是有的患儿家属对护士不尊重也不理解。一个患儿输液,后面跟着7、8个患儿家属,他们都围在穿刺台,指手画脚,我的心里压力都很大。
北京京铁金属材料公司办公室主任孙培
我是在网上看到消息报名参加这次活动的。首都儿研所当初设计的门诊量是每天2000人次,现在每天门诊量常规是8000人次,最多时会达到1万人次。另外,我体验岗位是血液类病房,病房设置35个床位,体验那天,收治了49位患者,而平时最多时达到收治61位患者,工作量大家能想象。
北京市医管局党委副书记韦江回应
“相约守护”活动初衷是建立共克疾病、共守健康,医患和社会的同盟,希望医生患者彼此信任、理解,共同守护健康。这次体验活动收获了社会人士对医生的理解、尊重。现在医疗环境不是很好,很多医生都不愿让自己孩子当医生,所以理解和尊重对医生来说太重要了,这种理解可以让越来越多好医生留在职业队伍中。
“医生也是人,不能只是人文关怀,应用制度保障”
医生的责任是治病救人、帮助患者获得健康,然而,当今社会,常充斥着对医生职业素养的质疑。在中国,医生少患者多,面对高强度的劳动量与偶而紧张的医患关系,医生群体的利益谁来保障?如何消解医患之间的心结?
北京市发改委调研员付建荣
医生也是人,不能只用人文关怀一种形式,医生的尊严应有制度保证。医生有了健康和安全才能给更多人带来健康。
我的建议应加强医院咨询台管理、培训,因为咨询台是第一时间为患者解决问题的;另外,加强就诊提示,北京是全国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地区,很多患者来自外地,应该在医院每个楼层标注清晰示意图,方便患者快速找到就诊科室;再有是应有医疗查对制度,避免医疗事故,缓解医患矛盾。
“相约守护”应是双向的、长期的,以患者为中心,落实每项医疗服务。从细节做起,才能取信于民,让医疗体制改革健康发展。
北京市东城区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室韩建
我认为医生工作环境要改善。很多患者都挤在诊室门口,怎么说都不听,诊室内进个人都难,可以推广叫号等措施。另外,换位思考的方法应该坚持。
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街道新华里社区青年汇专职社工王媛
就诊方法需要多宣传。北京儿童医院是全国比较权威的医院,患者来自全国各地,有很多患者对网络、电话预约挂号都不了解,没有预约,当天又挂不上号,患者会白跑一趟。另外,医院应设置医生出诊时间表,每个楼层科室放置一张出诊表,患者可以自取,不必都挤到咨询台问医生。咨询台的患者多,可以根据患者大概人数确定咨询台医生的数量。
北京京铁金属材料公司办公室主任孙培
就在体验当天,我在网上看到上海一个儿科医院发生暴力事件。我觉得可以邀请更多普通患者参与“相约守护”体验活动,看看医生工作环境与他们的辛苦。让患者了解医生的苦,可以减少人为隔阂、矛盾,相互理解。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梅
我参加体验初衷是孩子报考了医学专业,想了解医院环境到底是怎么样。在同仁医院药房,很多工作人员坐在药箱工作和学习。
现在医患关系中,不只有医生与患者相互理解的问题,还有利益分配的问题,比如医生的收入分配机制。现在一个医学生,大部分都选择考研,需要进行8年学习,还需要做住院医师3年,总共11年之后才可以工作,花费这么多时间与经历,加上工作强度大,医生的收入理应与劳动投入挂钩。
北京春秋国旅职员蒋巍
我在医院还是看到有患者辱骂医务人员,医生应该有安全环境为患者治疗,应该增加安保人员。另外在诊室,患者有时不知道医生是否在诊室内,可以在候诊门挂一个牌,医生不在请稍候,第一比较人性,第二也让大家能够理解。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党委副书记韦江回应
根据社会人士体验,下一步医管局会研究把“相约守护”活动长期化、机制化。同时,也希望第一批体验活动的社会人士能成为监督员,监督医管局和市属医院,建立良性的沟通互动机制。另外,将研究医院运行机制,每个人反映的小问题背后都有机制的原因,希望通过机制解决若干个小的问题,比如医院咨询台,好的咨询台能解决很多问题,我们应加强这方面人员配备,让经验很丰富人在咨询台。我想每位老百姓都希望健康,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守护、成就大家的健康梦。记者 李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