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上海自贸区开放或带动当地医疗健康市场升级

2013-09-30 11:57:39 来源:新华社

27日,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在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中提到“试点设立外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疗机构”。

业内认为,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开放外资医疗服务业,将会吸引众多国际医疗服务机构、国际商业医疗保险机构进驻,未来将会有望推动以上海为中心的区域性医疗旅游产业发展,并以点带面,拉动整体医疗健康服务产业经济的升级与协同发展。

——外商医疗服务业务进一步扩大

2010年末出台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提出,“允许境外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进一步扩大医疗机构对外开放,将境外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调整为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允许境外医疗机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我国境内与我国的医疗机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以合资或合作形式设立医疗机构,逐步取消对境外资本的股权比例限制。对具备条件的境外资本在我国境内设立独资医疗机构进行试点,逐步放开。境外资本既可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也可以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境外资本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举办医疗机构。”

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允许设立外资医疗机构的政策早已有之,但是近两年的发展速度仍旧比较缓慢。此次上海自贸试验区提到了“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疗机构”,可以预计,在试验区中的外资医疗机构成立和发展的脚步会比其他区域要快。因为试验区里面的市场环境将更国际化、更开放,相对行政干预也会少些。

另外,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还提出“试点设立外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据了解,目前外籍人士在大陆医疗机构就诊,对于已购买国际商业医疗保险的个人,由保险公司支付;对于未购买国际商业医疗保险的个人,通常由其个人自费承担医疗服务费用。

中华国际医疗旅游协会理事长贾笑芳表示,国际商业保险机构通常优先选择已通过国际JCI(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认证的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以实施风险控制,而由于中国大陆目前通过国际JCI认证的医疗机构数量有限,所以外籍人士在中国大陆就医、并可由保险公司直接支付的医疗服务机构可选择范围较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指出,目前国内还没有外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这次试点开放有两大影响:一是眼下国内健康医疗保险行业大多处于亏损,日子并不好过,引入外资机构能让国内企业借鉴和学习优秀外企的经验和做法,有助于改变现有状态;二是外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提供的产品应该不仅仅针对外籍人士,而是面向所有消费者,因此,对于国内已有的医疗保险产品服务,也将起到正面作用。

——区域医疗旅游市场待升温

医疗旅游已成为国际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坚力量,全球每年医疗旅游市场规模已超过1000亿美元,全世界每年约有600万人次到本国以外的目的地寻求医疗服务。

据测算,目前上海高端医疗潜在的市场规模在110亿元左右,到2015年将接近165亿-185亿元,如果考虑到长三角和全国来沪就医的高收入人群,将接近300亿元。

贾笑芳表示,WTO重在商品货物贸易,而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重在服务贸易,对于服务产业,尤其对于国际医疗服务一体化背景下的医疗健康服务产业来说,开放设立境外资本医疗服务机构、试点设立外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这些改革试点对于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是前所未有的政策利好。

不仅如此,作为新兴细分产业领域,医疗旅游服务贸易在为国家带来丰厚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将会带动酒店业、餐饮业、航空及铁路运输业、保险业、会议展览服务业、法律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医疗旅游服务贸易对于促进中国进出口贸易、经济转型与升级、创新产业经济体的形成将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业内期待更细化政策辅助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业内人士虽然很看好此次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提到的开放措施,但是目前还处于观望态度,希望看到更为细化的辅助政策。

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副总经理王永茂表示,未来十年医疗服务业的前景肯定是好的,但试验区对行业的量化效应还有待进一步评估。比如政策是放开了,但程度有多大,尤其是审批、管理的方式会怎么规定等等。

另外,庄一强说,外资医疗机构在过去发展中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就是财务投资多过技术投资,如果原本在国外已有医疗机构的企业,再过来开设,肯定是有助于国内市场竞争升级,但是如果只是“捞一票”,其促进作用就有限。

此外,不少业内人士在谈及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时,对于未来的医疗服务市场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是依托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重视国际医疗旅游服务贸易区的顶层战略规划与科学合理设计,引导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和金融机构聚集,分阶段引进国际先进的医疗设备与技术,逐步形成世界领先的医疗旅游产业集聚区,将医疗护理、健康管理、康复保健、休闲养生、旅游观光相结合,将上海打造为国际化医疗旅游目的地。

二是建议尽快完善政策法规及配套实施细则,比如国际医疗旅游服务机构行业准入标准、运营流程、评价体系、中国入境医疗旅游签证发放等。

三是重视国际化医疗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与储备,引进国际职业认证与专业化、系统化培训,推行医务人员海外特训项目等多管齐下措施,解决医疗服务业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匮乏现状。

  • 分享到:
  • 推荐到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