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中医“治未病”服务将由点及面

2013-09-05 11:52:0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为发展中医“治未病”服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7年启动了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经过六年的试点,形成了“治未病”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方法。

据了解,“由点到面”开展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将成为下阶段工作重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指南》,加强对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向百姓提供特色突出、管理规范、形式多样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在此基础上,各地也进行了有益尝试。

北京:提升基层预防保健服务水平

北京市东城区积极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把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作为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中医药健康管理社区为基础,政策为引导,信息化为支撑,全面推动政府、部门、社会、个人围绕健康开展工作。

东城区结合《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以及和谐社区建设,创新性地提出了以提高居民健康素质为目标,以中医药健康管理为内容,以中医药机构合作为途径,以社区居民广泛参与为基础的“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社区”理念。采用中医药手段对社区居民个体和群体连续性全程健康管理,对健康危险因素全面监测、分析、评估和预防,利用有限资源,实现健康管理效果的最大化。并将建设“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社区”纳入《东城区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1年~2030年)》和“十二五”规划之中。按照每年20%的社区完成建设目标,目前已有89个社区达标。

全区共组建了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和防保人员组成的164支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覆盖了全区17个街道。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现状、服务能力和居民的实际需求,明确家庭医生团队式服务的重点服务对象。截至目前已与37万人进行签约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86万份,健康档案电子化率达到95.7%;为10.9万人建立了生活方式档案。

目前,全区完成中医体质测评4.6万人,培养具有一定中医知识的家庭保健员1.7万人。在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考核中,东城区的健康档案电子化率、家庭医生式服务居民签约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满意度调查均排名全市第一。

上海:分级分类落实健康管理

上海长宁区在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设立区“治未病”中心,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治未病”分中心,开展集中医门诊、中医康复、中医预防保健为一体化的中医药服务;在各居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40家“治未病”服务站,通过提供中医特色健康保健、养生方法指导、适宜技术服务,开展“治未病”健康文化宣传,引导社区居民进行个体健康状态评估;在商务楼宇设立由家庭医生及助手、中医医生、志愿者组成的10个“治未病”流动服务站,对职业人群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三是吸纳中医药养生保健机构,通过加盟,参与“治未病”健康工程。

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慢病管理过程中的不同环节,以及出现的不同症状等,分别由家庭医生、中医医生、社区志愿者,以及其他相关人员提供相应的服务,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通过信息技术支撑,实现健康管理信息共享。系统开发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含中医药相关信息在内的居民健康管理、诊疗信息的整合与利用,家庭医生、中医医生均可通过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居民健康档案、慢性病患者随访管理数据的采集、维护和利用。居民则可通过“医健通”服务平台,实现健康档案查阅并获得相关的保健知识和中西医一体化的健康指导讯息。(本报记者 胡彬)

  • 分享到:
  • 推荐到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