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梭菌感染每年导致14000美国患者死亡。这种细菌感染主要变现为腹泻,而且往往对抗生素耐药。现在科学家发现一种不同寻常的对付这种细菌的方法,将人类大便作成药丸。论文作者认为:研究的重要性在于,粪便移植已经证明是缓解艰难梭菌感染的理想方法,但是在安全性和友好性上不太让人满意,限制了这种方法的广泛使用。粪便药丸如果能代替粪便移植,将会让这种方法发挥重要作用。
这听上去非常让人恶心,不过从道理上,人类粪便是人体的排泄物,主要成分其实是细菌。现在的研究证明肠道细菌功能十分重要,甚至有学者认为肠道菌群属于人体的一种重要器官,所以从道理上来说,将正常健康人的大便移植给患者,这非常类似于器官移植的理念。其实早在60年前,就有学者尝试这种手段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并逐渐形成大便移植的概念和方法,经典的大便移植是通过鼻子和食管经过胃将大便输送到肠道,也有从肛门给患者进行大便移植,由于经过肛门的方法相对安全,甚至有DIY的模式,因为毕竟属于医学手段,一般不过不建议采用。
最新的这一研究采用相对安全的给药方法,就是将大便做成药丸给患者服用。
这一最新研究10月11日发表在国际著名医学学术期刊《JAMA》上。研究人员将冰冻大便做成1.6克的胶囊,发现服用这种大便药丸能达到传统大便移植治疗艰难梭菌感染效果。在8周内,20名患者中18名,服用30或60粒大便药丸后腹泻完全缓解。哈佛大学医学院儿科感染性疾病专家Ilan Youngster是该研究的负责人。他认为这虽然比较恶心,但是比通过管道移植好太多了。这里注意研究只用了20个志愿者,就可以发表在JAMA这样的国际顶级医学期刊。为什么?首先这个研究足够吸引人,恶心极了,也许这是原因,但是肯定不是关键。关键是该研究使用了一种简单的新方法,成功治疗了一种相对可怕的疾病。或者有人说14000人不多,但是一种细菌感染就导致大量儿童死亡,从整体危害性考虑,这比埃博拉似乎都厉害一些。这样说,让这些患者吃点大便药丸,尽管恶心,但能活下来。发表在JAMA,合情合理。
研究详情:
2013年8月到2014年6月在麻省总医院,20名平均年龄64.5岁(11-89岁)的志愿者参与了这一研究。入组患者要求至少有3次中度艰难梭菌感染的表现,使用万古霉素6-8周治疗无效,或者至少有2次严重艰难梭菌感染的表现,并需要住院治疗。粪便来自健康志愿捐助者,经过-80度到112度低温冻存。患者连续2天每天服用15只大便胶囊药丸,随后进行6月的症状和副作用的随访。
主要疗效指标是安全。有效性标准以腹泻缓解8周内不复发为标准。药物临床研究中一般将不良作用进行分级分析,本研究以不良作用二级以上作为评估标准。药物不良作用是指某种药物导致的躯体及心理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等非治疗所需的反应。可以是预期的毒副反应,也可以是无法预期的过敏性或特异性反应。次要疗效指标包括用问卷进行疗效评价,和每天肠蠕动次数。
研究没有发现严重的副作用。14名患者一次治疗腹泻缓解(70%;95% CI,47%~85%),6名无效患者重新治疗后4名患者腹泻缓解,总体腹泻缓解率达到90%(95% CI,68%~98%)。肠蠕动次数从每天5次治疗3天后降低到每天2次(P <0 .001),8周后进一步降低到1次(P <0 .001)。自我健康评分(1~10分标准)从治疗前5分提高到治疗后8分(P = 0.001)。
初步临床研究证明这种大便药丸确实能作为艰难梭菌感染,但最终关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结论仍需要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