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风头正旺,移动医疗缘何飞不起来?

2014-10-17 17:02:49 来源:LIFE健康

一亿美元融资的挂号网、小米投资九安,还有之前丁香园、春雨医生……移动医疗近来可谓赚足外界眼球。前段时间,有业界人士也乐观地认为,移动医疗成移动互联网时代之“王牌”。

在这场拉轰的移动互联风潮中,相对运动、智能家居、娱乐而言移动健康一直是比较有刚需的领域。但就目前而言,移动医疗要做到真正的繁荣与崛起,为时尚早。尤其是其中的分支——可穿戴式健康设备。

至多扮演健康管家的角色

在文章展开之前,首先来界定下移动医疗的概念——医疗行业融入更多人工智慧、传感技术等高科技,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

对体征探测的可穿戴设备无疑属于近来耀眼的一大分支。包括:手环、可穿戴计步器、智能胎心仪、智能血压仪等健康类设备。

以血压计、血糖仪为例,像这样的产品早已走进寻常百姓家,如今可穿戴系在此基础上所增加的“智能”无非是将硬件产品连接到用户的手机客户端上,从软件上记录相关数据与变化曲线,供患者参考。

再进一步延展的功能无非是——以数据分析为例,智能设备通过监测某用户一段时间的血压、血糖、运动及饮食变化后,便可为其推送饮食及运动方面的建议。

说到这里,我们再把视角切入到目前医疗的整个操作流程:

1、患者提供各类体征信息

2、医生获得体征信息,进行诊断,下处方或提供治疗方案

3、药房开药给患者或者在医院进行其它相关治疗

整个流程耗时相对短暂,并且能达到最终解除病患的目的。可目前的可穿戴仍只是处于医疗的初步阶段,并且,为患者提供各类体征信息也是需要通过长时间、持续不断的测量才能达到的。

可穿戴现在的核心点还都集中在监测用户的健康指标,不过是充当了健康管家的角色而言。这与医疗、智能医疗的概念相距甚远。如何能够更早地提前给用户预警,之后帮用户治疗,大多数可穿戴产品是没有做透的。

机器能那么容易解决人自身的问题吗?

如果能通过技术的变革来让饱受健康之苦的人重新振奋的话,这的确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毕竟健康几乎是每个人必须考虑的刚需问题。

每个有健康问题的患者需求非常明确:节约时间、成本,拿靠谱的身体报告看靠谱的医生。目前的可穿戴设备更多地是打着让人“远离医院”的口号,在家里就能完成相关身体数据的测量。想想京城各大医院前乌泱泱大队列的看病者及“搅局”的黄牛党,这样的方式的确是省时省力。可剩下的靠谱呢?

很多智能家居目前打出“不牛逼哄哄,只让人安心”的家居口号,让人安心的确是智能家居的靠谱行为。那么,智能健康的靠谱又体现在哪里?对,精确性。所有的医疗设备不能只是无限接近精确,而是要必须精确。医疗的核心诊断,是可现有的智能技术能否做到或接近医生眼睛、耳朵、皮肤的分辨率,即使一根头发落在皮肤上都能感觉出来?

目前,健康跟踪器的核心感应器技术大多数都是三轴加速度计,这在智能手机里也能找到。要超越智能手机,做到更精准的检测,健康跟踪设备们还需要不同的感应器一起配合,比如心率、体温、皮电反应等感应器。

另外,想用冷冰冰的机器解决人自身的问题,没那么简单。

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北京某三甲医院为解决24小时心脏监控的种种麻烦和问题,对于智能设备在医疗领域的探索也做了尝试,但是患者必须随身携带一个Holter心电图。站在患者的角度想想就会感觉使用体验太差:患者要随身带着一个在全身贴满电线的小盒子,对于日常活动、生活的影响会有多大?

健康是一个不能出差错的事,只有是面对面沟通才给人以安全感。如果做不到有安全感,那么至少得给人营造一种贴心感的体验。

即便是在外界看来是移动医疗方面不错的APP产品,依然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前段时间,笔者尝试着将身体的不适问题提交后,马上就有了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的回复,让人深深怀疑这是否是幕后有机器人在自动回复呢?回答的内容也是非常笼统的。让笔者觉得这依然没有一对一私人定制的感觉,想想也是,那群白大褂们整天忙着把脉问诊、救死扶伤呢,哪里还有时间搭理手机疑问呢?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