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10月27日电 (记者 董子畅)近年来,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日渐升温,中医药在国家应急和医改中的独特优势逐步显现。日前,记者走进重庆市垫江县,探索垫江的中医发展状况。垫江县作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县,积极鼓励中医办院,落实了“中西医并重”方针。
据了解,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项目于2009年启动,旨在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围绕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一定区域内开展试点,探索中医药工作新模式新路径,为全面推进中医药深化改革提供示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之前对全国3000多所中医院开展调查后发现,中药在这些中医院的药品销售总额中占比很低,且根据有关规定,成立中医院必须要配备一定的西医设备,致使很多中医院出现“西医化”的趋势,而垫江县的中医院避免了这种“遭遇”。对此,垫江县卫生局局长刘卫东告诉中新社记者,很多先进的医疗的设备是人类进步的共同成果,中医人也应享受。而中医人要做的,就是在诊断出疾病后,在治疗上让中医、中药更多的参与,减轻病人的负担。
刘卫东说,垫江县一直把发挥中医的特色作为发展中医药的首要任务,中医院和西医院要差异化发展,保证中医的特色。同时,医院对中医、中药的使用,相对西医有更好的激励机制,使中医“简、便、验、廉”的优势得到更好的体现。
随着医改进入纵深,县级医院的角色开始发生变化,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探路者”。“十二五”卫生规划中也提出来“要努力使县域的病人90%不出县”。记者了解到,垫江县实现了90%的百姓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刘卫东认为,这是垫江“中西医并重”的结果。
“中西医并重”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方针。对于垫江县目前中西医发展的模式,刘卫东认为,是非常理想的,“中西医并重其实是为了百姓更好的享受医疗服务,在某种疾病上,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会达到很理想的效果”。
“垫江县属于西部县,经济发展不是很发达,但是用较少的财政投入,获得很大的效益,这种中西医发展模式是可以复制的,可以在全国推广的。”刘卫东说。
据全国政协“加强基层中医药能力建设”调研组2012年的调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中医科室条件差、中医诊疗设备配备严重不足的问题。而记者在垫江县高安镇高安中心卫生院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走进高安中心卫生院的中医部,扑面而来的是医院自己熬制的药酒的味道。“每天早上5、6点,百姓就会在门口等待看诊。”正等待针灸的陈素华告诉记者。
今年66岁的陈素华因腰椎粉碎骨折来医院针灸已经2个多月。“亲戚朋友都说针灸没用,我还是来试了试。开始连路都走不了,针灸半个月就可以正常走路了。”陈素华说,这里的医生的技术、医院的环境都很好,越来越多的百姓来看中医。医院正常上班时间是8点半,但为了方便大家,医生7点多就开始接诊了。
垫江县县长梅时雨表示,很多人对中医还存在认识误区,认为治病的只能是西医,中医只能起到保健、康复的作用。这说明对中医药的认识还不够。
近年来,特别是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2012年《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颁布实施以来,国家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不少业内人士和专家也建议,应进一步从战略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
“发展中医药,最重要的是重视,特别是从国家层面的重视。”梅时雨强烈呼吁,将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让中医药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