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滇虹药业加入拜耳集团庆典的举行,为这起并购划上句点。事实上,拜耳收购滇虹药业只是国外医药企业在华布局的一个缩影。目前,全球前20强跨国医药企业已全部在我国投资设厂,将研发、生产进一步向国内转移,同时还不断采取投资、并购等方式渗透到分销以及流通等领域,境外医药企业在华投资逐渐进入深水区。
据商务部统计,2013年医药制造业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07个,同比(下同)增加9.1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36亿美元,增长10.09%;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业新设外商投资企业95个,增加15.8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63亿美元,增长12.41%。今年上半年新设企业增幅基本与去年持平。
“利”——产业升级与国际化开拓
从“利”的角度看,一方面,利用外资对我国医药技术进步、医药企业管理模式的改进具有明显作用。跨国药企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与中国企业合资、合作等不仅可以将先进的技术转让给我国企业,而且可以使我国企业学习到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运营模式等,对国内医药研发水平和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外资企业进出口已成为我国医药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带动因素。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外商投资企业医药进出口总额的快速增长,加速了我国医药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张。2013年,外资医药企业进出口额达到396亿美元,同比增长10.7%,占我国医药对外贸易总额的44%,成为我国医药对外贸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是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的增长推动了出口医药产品结构升级。2013年,制剂出口额中,外商投资企业占了32%。
此外,竞争可间接推动国内医药产业转型升级。三资企业参与度的提高,拉动了国内企业制剂出口。2008年,西药制剂出口中,三资企业贡献46.58%,民营企业贡献30.06%。受外资企业竞争的带动,民营企业飞速提升自身生产水平以应对外资企业的竞争。
2013年,西药制剂出口中,民营企业贡献54.64%;三资企业贡献31.59%。从出口额来看,2008年西药制剂出口额4.27亿美元,2013年出口17.23亿美元,出口额翻了4倍。
“弊”——产业安全及中药材资源伤害
但与此同时,外资进入对于我国医药产业安全、资源利用等方面产生的威胁也须引起高度重视。
自2004年12月我国医药流通业按入世时间表全面对外开放后,医药行业已成为我国开放度最高的行业之一。随着境外医药企业对华投资的不断深入,我国医药产业安全形势亦日益严峻。
外资对我医药龙头企业、拥有知名品牌企业的并购将削弱或动摇本土企业乃至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基础和持续性。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医院诊断设备领域,由于外资产品的长期垄断,造成我国海量的医疗数据被外资企业掌握,信息安全存在重大隐患。
此外,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但随着国际社会对天然药物的需求增加,日本、韩国等国企业通过合资、独资办企业深入我国国内争抢中药资源,不仅使某些高品质中药材遭到无序采挖、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频繁的价格炒作也严重干扰了中药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市场秩序,给我国中药材资源保护利用带来困难。
在此,笔者建议鼓励吸引有助于国内医药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对我国医药产业具有互补性的外资企业,进一步促进行业发展。如引入基因测序、智慧医疗、细胞治疗等减轻社会医疗负担、提高医疗系统运行效率等领域的境外企业;创新药品监管制度,加快与国际接轨。
从制度入手,缩短医药产品认证、注册、审评时间,减少审批环节,加快审批速度,特别是要加快临床急需、首创新药等产品上市审批进程;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在审批境外医药企业对华投资项目时听取行业组织意见,先行了解投资项目可能对我国相关行业、企业造成的影响,维护国家医药产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