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戴小河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国家发改委11月25日下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欲取消药品最高零售限价,通过医保控费和招标采购,由市场竞争形成药品价格。这份改革方案日前已经完成系统内的征求意见,开始向行业协会征求意见。
根据征求意见稿,从2015年1月1日起,国家拟取消药品最高零售限价或出厂价格,从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强化医保控费作用、强化医疗行为监管、强化价格行为监管等四方面加强监管,发挥医保支付基准价的引导作用,使药品市场价格保持在合理的水平。
从征求意见稿透露出的思路来看,发改委已打算和药价“决裂”,转而将相关职能交给医保部门,医保部门在药价改革后将充分扩权。
方案揭开面纱
根据征求意见稿,未来药品的形成机制基本如下:医保药品的价格由医保部门接手制定支付基准价,医院采购时围绕医保支付基准价谈判,加强医院的议价动力;专利药和中成药独家品种等药品则引入多方谈判机制,形成合理价格;血液制品、全国统一采购的药品和避孕药具、一类精神和麻醉药品、低价药等,基本上沿用现行的政策。
具体细则如下:第一,医保基金支付的药品,由医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医保支付标准,引导市场价格合理形成。第二,专利药品(包括医保目录外专利药品)、独家生产的中成药等市场竞争不充分的药品,建立多方参与价格谈判形成机制。第三,目录外血液制品、国家统一采购的预防免疫药品和避孕药具,通过招标采购或谈判形成市场交易价格。第四,一类精、麻药品,仍暂时实行最高出厂价格和最高零售价格管理。第五,低价药品,按现行政策执行,仍继续执行日均费用上限标准控制。
此前业界预测,发改委今后虽然不准备再制定最高零售限价,但以前制定的价格可能还会被参考。但征求意见稿出乎业界预料,发改委似乎打算与药价“一刀两断”,在征求意见稿中,发改委建议废除原先制定的价格,此举意味着专利药单独定价和优质优价策略可能被更改,后续的地方招标规则也面临重新洗牌。这将对行业格局构成较大的冲击。
业内人士分析,上述条款将带动进口药、单独定价药品和优质优价中成药降价,以后这些药品的价格将进入下行通道;在多部门联合强制降价背景下,专利药、独家药品也将是降价的重要品种。
医保部门扩权
多位业内专家与官员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分析称,发改委虽然不再对具体价格“指手画脚”,但会迅速转向对价格行为的监管,将重点放在反暴利行为上,很快国家会出台反暴利方面的政策。征求意见稿所透露出的信息显示,国家层面下决心让医保支付价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中起主导作用。
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药品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昊认为,按国际经验,医保支付价分三组,一组为成分相同药品,一组为疗效相近药品,一组基于治疗价值,三组对应三个不同支付补偿水平,大多数仿制药在第一组,面临极低的支付价,第二组是仿制不多的原研、优质优价的仿制,第三组主要是专利药、创新药、独家名优中成药。因此,实施医保支付价后,大量低水平的仿制药将遭受较大冲击,第二组中的仿制不多的原研、优质优价的仿制将获得较好的支付价,第三组中的专利药、创新药、独家名优中成药将由与政府谈判获得理想的价格。
关于医保支付价格确定,目前在地方改革中有两种模式,分别是三明模式和重庆模式。三明以招标最低价确定医保支付价,而重庆则是倾向于建立高中低三种支付价。在超出支付价部分,三明是患者交钱承担,而重庆是超出医保支付价部分,由医院承担。
中国医药协会会长于明德表示,三明模式是下策,而重庆则属于现实的中策。但是对于超出部分谁支付,广东天普药业首席执行官李翰明认为,高出医保支付价部分,若患者自付的话,单独定价、优质优价的产品将受影响。放开药价管制后,药品实际交易价格是否高出医保支付价,高出部分由谁承担,将会是直接影响药厂药品销售的关键因素。若高出部分由医院承担,那将是高价药的“灾难”。
不过,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方案还只是“一份匆忙的答卷”,“带着残缺的美”。因为医保部门扩权后,不仅手握制定医保药物目录的大权,还负责定价,这引来业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