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标准化根基于中医药学术的进步,而中医药学科发展也离不开中医药标准化。
●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推动中医药逐步走向世界,并得到国际组织的认可和采用;各国家、地区的中医医疗机构、中医从业人员数量大幅增加;为实质性开展中医药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了广阔平台。
●标准化工作既需要科研创新成果的积累,也需要政府管理部门的组织协调和战略指引。中医药标准化已然成了中医药发展战略的具体要求之一。
●中医药标准化研究工作要制定具有能够把握全局的发展战略,又要在战术上随机应变,搭建立足需要和目标导向的联动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 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标准化是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举措,是规范管理和促进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医药标准化的探索之路,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发展于90年代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医药标准化已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引领和支撑中医药事业发展、促进中医药全球化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化促进中医药学科发展
标准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和经验的成果基础上的,是衡量学科成熟度的重要标志,是体现学术发展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推动学术进步和国际交流的有效方式。中医药标准化根基于中医药学术的进步,而中医药学科发展也离不开中医药标准化,两者相辅相成。
中医药是我国的原创医学,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同疾病做斗争的丰富经验的科学总结,并具有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的鲜明印记, 形成了与西方医药学迥然不同的东方风格。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中医药学的精髓。没有“证”的判定标准,“辨”就失去了基础,没有了依据。基于辨证论治规律个体化诊疗特征表现虽多,但它离不开基本证候类型的范围,并一定有其共性规律。中医诊疗个体化,不是强调医者“千人千面”的个体经验,更多的情况是强调“大同小异”的病者的个体特征和规律。今天,我们完全可以从大量的个体化诊疗活动中总结、提炼出一些共性的特征和经验,这些就是中医药标准形成的重要基础。
中医药标准的制修订,将科学技术的成果和从实践中积累的先进经验,加以总结和提炼,汇集了行业专家的经验,展示了最新的学术进展;同时,中医药标准的研究制定、实施、修订、再实施、再修订的过程中,新的成果和经验不断被吸收、保存下来,将会推动中医药学科的继承创新、学术的进步。
标准化进一步推动中医药现代化
标准是科研得以转化为应用的有效途径,而科研成果则是标准形成的基础。科研成果一旦纳入相应标准,就能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标准的技术含量,而标准化又使新技术和新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有效促进了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标准为科研成就了出路。
从临床实践的角度来看,标准是临床诊疗能够规范化开展的重要保障。中医药强调的辨证论治,并不与标准化相互矛盾。中医诊疗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客观的临床科学依据,按照可靠的证据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是有目的地、正确地运用现有的最佳、最新证据来指导对病人的诊断治疗。
当然,专家经验传承在中医药数千年的发展中亦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即使在现代中医学中,临床医生的经验也是医学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因此,制定中医药诊疗标准既要以循证医学的依据作为基础, 又要注重中医特色, 制定符合中医药临床实践的标准。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进而可以规范中医医疗行为, 提高中医临床医师平均诊治水平肯定临床疗效, 使病人获得更大收益,节约医疗卫生成本。同时,通过制定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可以推广中医医疗技术,扩大中医认可度。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研制工作已成为中医药发展的必然趋势。自1994年第一部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发布以来,我国已经制定了400余项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涉及了内、外、妇、儿等各科临床常见病,并作为国家标准、行业(组织)标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
但是一直以来,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主要依据专家共识制定,对于临床研究证据关注不足。2011年,基于循证医学制定方法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正式出版发布,即《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of Clinical Practice in Chinese Medicine(EB-CPG in TCM),这本指南包含了中医内科、针灸、中医专病专科中中医优势特色病种的临床实践指南。2012年,财政部拨专款开展了《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组织全国42家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试点)建设单位开展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评价工作以及标准化人才培训工作。这些工作,将大大提高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水平,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进程。
作为中药资源大国,我国的中药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亦是重中之重。《中国药典》是我国药品标准化工作的代表,作为保证药品质量的法典,具有法律效力。自卫生部发行第一部《中药典》1953年版,经过60年发展,到现行的《中国药典》2010年版,整体上基本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此过程中,中药的现代化、标准化和法制化都有了重大进步,为我国合理用药和中药科研产业发展提供了标准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