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贵、看病难一直是中国社会的难以化解的矛盾,当然另一方面,每年高达数千亿的公款消费以及大量的医疗资源被一少部分人占用,导致这个问题更加严峻,矛盾更加突出,也进一步加大医患之间的矛盾纠纷。
供需关系决定着市场的容量和潜力,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应该还会持续一百年左右)人民大众会长时间面临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难题,这些问题本质,都是特权垄断下的资源分配不合理。而人民群众则需要为政策的不合理进行买单,所以这个市场前景是广阔并且巨大的。
而互联网的出现,则让资源配置不合理带来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让仅有的资源发挥最大程度的作用,比如以前一个医生,只能在上班时间内为患者咨询,而互联网则可以让医生随时随地为患者解决问题。
人民群众因为长时间存在看病贵、看病难的阴影,不愿劳神又费钱,从骨子里排斥去医院,所以“小病拖成大病,大病直接等死”之类的事情也不足为奇,而通过互联网,用户可以获得医生免费的咨询,或者通过咨询对比能够找到价格实惠的医院。
这也正是诸如春雨医生、丁香园、寻医问药网之类能够兴起,并不断做大的原因。而进入2014年,移动医疗App更是呈爆发的趋势,据统计目前市场有相关的App就高达2000多款,并且今年8月份春雨医生获得5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而新浪微博同期也推出了爱问医生,杀入移动医疗领域。
而巨头们也不甘落后,阿里巴巴在5月推出“未来医院”计划,通过支付宝对医疗机构开放自己的平台能力,帮助医院提高运转效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腾讯则以1亿美元领投在线医疗网站挂号网,双方将共同在互联网医疗领域进行开放合作。
然而,对于现在的移动医疗App而言,无论对于患者、医生还是平台而言,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让医疗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平台也没有获得可靠的盈利模式。
拿春雨医生为例,今年的营收预计在3000万左右,而运营成本却高达4000万。目前盈利模式主要为会员收费、付费咨询、预约挂号收费等。
然而,用户早已习惯互联网的免费,当初这些平台正是靠免费咨询来吸引用户。但是对于医疗这个专业领域而言,免费咨询却只会让高水准的医生大量的流失。
上图是春雨医生付费咨询和免费咨询的对比。
免费咨询会带来很多问题,首先就是医生千篇一律的复制粘贴,基本上都是摸棱两可的话语,患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回答,往往会耽搁了自己的病情,或者用错治疗药物。
其次,早有爆出,许多平台所谓的“医生”其实大多都是民营医院的咨询顾问,这些咨询顾问基本上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医疗培训,他们的目的就是吸引客户到自己所在的医院。
而民营医院,尤其是男科、妇科,绝对是暴利,利用双方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对患者进行心理恐吓,收费之昂贵令人咋舌,顺便说一句,这些医院大部分都是福建人开的。
其实,这些病在正规的公立医院治疗其实并没有多贵,但是,你能排上号吗?!所以让这些民营医院钻了空子。
所以想让用户养成付费的习惯,必须要依靠优质的医生资源,并对医生的咨询费进行合理的定价。目前,春雨医生付费咨询的定价比较混乱,也是用户不愿付费的一个原因。
从政策上来讲,移动医疗平台目前还不明朗,有关部门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政策,所以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
从医院来讲,自然不愿意让医生进入移动医疗平台,毕竟会损害医院的利益。比如,有的医院规定,工作期间,医生不得使用春雨医生之类的App。
许多公立医院仅仅只有1名医生入驻平台。
但是,对于平台而言,拼的就是尽可能的拉拢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如今春雨医生宣称注册认证医师4万多名,爱问医生公布的数字为3万,并主打“三甲医院”医生占60%。
而医生、平台、医院如何协调自己彼此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医院,现在可能矛盾还没有那么明显,一旦移动医疗App做大后,矛盾会不会被激化?
此外,拿预约挂号来讲,据春雨医生所讲,这种挂号并不占据医院的挂号,属于医生自己的“加号”,即患者通过付费预约医生后,去医院找医生,是医生私底下的行为。
而正规的挂号服务,比如挂号网会提供,淘宝也做过,这种网络挂号,其实只能便宜了黄牛,普通用户基本上是抢不到号的。
从目前来讲,移动医疗App只是提供了一个咨询的平台,并且这些平台上的医生良莠不齐,优质医生过少,而对平台而言,如何吸引更多的优质医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如何加大对用户的补贴,养成用户的付费习惯也是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
但是对于医疗整个行业来讲,互联网的作用,也就是尽可能把一碗粥尽可能的让更多人闻到,而旁边的一锅饭还是不属于广大的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