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乔 宁
凭借售后利润占主导的盈利模式,外资企业可在价格战中轻松获胜;受制于外企设置的重重障碍,医疗机构无力自主维修,即便承担高额维修费用,却依然享受不到高水平服务。国内医疗设备售后服务市场正深陷外资企业的“十面埋伏”。
为摆脱民族医疗设备产业发展的掣肘,民族企业、医疗机构正合力酝酿突围。在近日由健康报社等机构主办的“中国医疗设备民族工业发展大会”上,他们集体发声,呼吁打破国内医疗设备售后服务垄断“坚冰”,建立公平开放、自由竞争的市场。
外资企业设置重重障碍
医疗设备售后维修资深人士梁少华提出,原卫生部规定,大型医疗设备的售后服务价格不得高于设备采购价格的6%。如果按照10年的使用周期计算,医疗设备售后服务价格就占了采购价格的60%之多。
但遗憾的是,医院在付出高额维修费用的同时,并未享受到与之匹配的高水平售后服务。“买设备的时候,医院是上帝;修设备的时候,厂商是上帝。”齐鲁医院招标处主任宋承木回忆,十几年前召开的第一届装备协会会议上,医院的设备处处长们已如此“吐槽”。如今,这种现象愈演愈烈。
济南市中心医院院长马效恩直言,外资企业医疗设备售后服务有不少“顽疾”,比如“小病大治”,把小毛病严重化,多收费;“大病不治”,将大问题草率处理,只调换部件;最令人头痛的是“急诊不急”,设备瘫痪了,售后服务仍不及时。
医疗设备售后服务垄断“坚冰”缘何形成?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指出,近年来,外资企业对我国大陆地区的大型医疗设备设置维修密码,不提供设备电路图纸和维修手册,导致医疗机构无法自行对设备进行养护和维修。个别外企甚至宣称,对医院未经其授权自行维修的设备,其将不再提供维修服务和技术支持。
湖北省人民医院副主任技师骆汉生认为,外资医疗器械企业的以上做法已违反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42条规定,进口医疗器械应附有中文说明书。《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要求,医疗器械说明书应包括“产品的性能、主要结构、适用范围”、“安装和使用说明或者图示”、“产品维护和保养方法,特殊储存条件、方法”等。
“外资厂商垄断售后服务市场的另一手段,是对核心配件实施排他性的销售策略。如此一来,医院及第三方维修机构无法在本土市场自由购买到原装维修配件,以及符合该设备软件版本的电路板及安装程序,或转而从海外市场采购,设备维修难度和维修成本自然双双增加。”上述资深人士说。
他还指出,为垄断维修技术,外企不对我国医院的临床医学工程师开放维修培训。而在欧美,厂家的维修培训是对医院的工程师开放的。
医疗机构并不是外企售后服务垄断的唯一“受害者”。“售后为王”的外资医疗器械企业,还可通过削减售后服务利润,将产品价格降至工业成本边缘,从而在价格战中轻松击败工业成本较高的我国民族企业,使之丧失发展动力。
自身力量薄弱无力反抗
事实上,外企对医疗设备售后服务市场的垄断之所以冲不破,也在于本土企业和医疗机构的“内忧”尚未得到解决。
宋承木直言:“由于民族医疗设备产业发展长期落后于发达国家,医院在采购高端医疗设备时,没有足够的选择余地。”
“此外,我国医疗设备相关标准体系不够完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标准、零整比标准、保养维护标准、售后服务物价标准等暂时缺位。”上述资深人士认为,标准的缺失既导致外资企业售后服务缺乏有效监督,又无法为医疗机构和第三方维修机构提供技术指导。
更为严峻的是,应成为医疗设备贴身“卫士”的临床医学工程师,未能发挥出应有作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物资设备处处长何文胜坦言,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用简单工具修设备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但临床医学工程师的素质并没有大幅度提高,较难保质保量地进行自主维修。
黑龙江省医院医工科主任李广武说,在医疗设备维修链条上,还有不可缺少的一环,即独立的第三方维修机构。在国外,第三方维修产业已经发展成熟,但我国此类机构数量较少,技术水平和响应速度不尽人意,医院认可度也较低。
改变游戏规则需各方合力前行
坚冰虽厚,却抵不住重锤强击。“只要政府、医院、企业各方合力探索实践,游戏规则就一定能够改变。”奥泰医疗系统营销副总裁肖勇的观点得到了相关人士的积极响应。
近几年,在各个层面的大力支持下,民族医疗设备产业实现飞跃式发展。宋承木呼吁,国家应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为打破外资医疗设备垄断积蓄力量。梁少华建言,在民族医疗设备产业寻求发展的特殊时期,国家应采取一些管制手段,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约束外资企业的垄断行为;医疗设备生产企业应在产品设计之初考虑法规要求和市场需求,研发标准化、通用型产品和配件,以提高售后服务的开放性和便捷性。
“作为医院管理者,应更重视医疗设备的精细化管理,算好经济账。”马效恩提出,医院设备处、财务处等部门只有计算“每年设备维护费占医院纯盈利的比重”以及“连续多年设备维护费占医院固定资产的比重”,才能看清楚医疗设备运营对于医院的真正经济意义。
“一支高水平的临床医学工程师队伍亟待建立。”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陈冰呼吁,政府应建立与医生同等的“临床医学工程师”职称体系,系统化开展和加强临床医学工程师的继续教育,并为医工队伍建设出台有约束力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