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4年首批基药招标于1月22日完成入市价确认工作。《广东省第一批基本药物竞价交易品种入市价公示表》显示,本轮招标价格竞争格外激烈,外资药企基本弃权出局。
广东并非孤例。近期政府在医改上的一系列举措,如降低药品价格、提升医保覆盖范围,引发了诸多的市场变局。波士顿咨询公司医药保健研究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广东省的招标形势来看,中国医药市场的游戏规则正在发生变化,未来药品将面临更大的降价压力,这迫使外资药企放弃基药市场,本土药企有望趁机“攻城略地”扩大市场份额。
市场格局正被重塑
继兵败山东之后,外资药企在广东再次沦陷。在广东第一次基药入市价报价企业的名单中,除辉瑞、阿斯利康、诺和诺德、拜耳和礼来参与了一两个品种外,罗氏、赛诺菲等其他外资药企多数选择放弃,其让出的市场空间让本土药企喜出望外。
据知情人士透露,广东基药市场的年交易规模在千亿元左右,历来是药企必争之地,但国外巨头经此一役基本失守,以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为例,其原研厂家赛诺菲未出现在本轮招标中,改由信立泰、乐普医疗的产品分割市场。
“本轮采购金额较大的品种集中于中药注射剂领域。”资深医药投资人士顾斌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第一轮的采购报量可供广东省内医疗机构使用2个月,未来还有5轮左右的采购。
本轮采购中,血栓通、血塞通、丹参多酚酸、喜炎平、热毒宁、痰热清等心脑血管类和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的采购金额遥遥领先,是基层医疗机构的主要采购品种。其中,血栓通的第一轮报量超过400万支,预计采购金额近1.5亿元;血塞通第一轮报量近200万支,预计采购金额约5000万元。
此外,多个口服制剂的采购量也较大。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众生药业的复方血栓通胶囊、白云山的消渴丸、太安堂的丹田降脂丸、仁和药业的大活络胶囊等基药独家或准独家品种均获得较大规模的采购报量。按入市价估算,第一轮预计采购金额均超过1000万元。
顾斌分析称,对于外资药企腾出的市场空间,化药上市公司中的恒瑞医药、华东医药(阿卡波糖类独家)、信立泰(氯吡格雷)、人福医药(莫匹罗星独家)等公司将有所受益。中药上市公司中,以岭药业(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连花清瘟胶囊)、康缘药业(热毒宁)、众生药业(复方血栓通胶囊)受益匪浅。
本土药企迎来机遇
市场格局的重塑有望让本土药企脱颖而出。此外,多股强大力量也正为本土药企的成长“添油加醋”。据波士顿咨询公司测算,到2020年左右国内将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本土药企,上市公司无疑是其中的主角。
首先是政府正在制定的各级医院的基药使用比例,这一比例一旦成型,将催生巨大的市场。其次是降价压力将逼迫外企进一步腾出市场空间,在2010年的药品价格征求意见稿中,政府已明确每两三年给出6%到15%的降价幅度。未来药品价格还有三档降价压力:第一档是基药目录上的产品,第二档是医保目录上的产品,第三档是专利保护期内的新型产品。
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本土药企如何才能争得一席之地?波士顿咨询公司大中华区负责人夏小燕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就化学药企业而言,“如果药企选择在仿制药领域奋战,首要任务是优化生产和营销能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夏小燕表示,一些实力较强并能实现规模化经营的上市公司,将成为国内医药市场的佼佼者。
“如果药企专注于新药研发,比如长春高新、恒瑞医药、海正药业等上市公司,则需加快新药研发速度,积极搜寻并购机会,内生与外延并举,提升竞争力。”夏小燕说,专利新药将为药企带来最为丰厚的回报。
对于中药类企业来说,独家品种是其制胜的法宝,在议价方面享有较强的“话语权”。1月10日,广东药交所公开的首批竞价基药入市价初稿版本,天士力和以岭药业的大部分独家产品处于降价状态,但是经过申诉后,21日公布的最终版本中,两家企业的独家产品价格全部与上轮广东基药招标价格持平。在带量采购的压价环境下,相对于化药普遍10%左右的降价,基药独家品种基本维持着5%左右的降价幅度。
外资药企另辟蹊径
“外资药企已到了重新审视在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的时刻,其原本高溢价的原研药业务将在未来5至10年间大幅缩水。”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黄培杰表示。
他指出,外资药企应另辟蹊径。一是强化专利药业务上突围,在专利保护期内实现产品销售额最大化,确保快速高效地投放专利新药,并增强市场准入能力。二是转变销售模式,销售工作的重点需要由“点”向“面”转变。三是进入仿制药领域。四是需要与本土企业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