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四川成都老官山汉墓考古发现一批珍贵医简,引发业内关注。谈及中医药文献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药文献与临床研究专家孙光荣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要避免“一窝蜂”现象。
孙光荣说,中医药文献研究是中医药历史、文化、理论、临床、中药等研究的根基、源泉。长期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中医药文献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和丰硕成果。但是应避免两种现象:一是“一窝蜂上”,不具备专门人才、大量藏书的基础者也挤着上项目;二是“一窝蜂退”,当科研经费、成果评审较少纳入中医药文献研究项目之时,又都主动退出。
“中医药文献研究必须稳妥、扎实、深入,上求之于"古"(文献古籍),中求之于"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下求之于"野"(民间秘方绝技),日积月累、厚积薄发。”孙光荣强调。
据他介绍,中医药文献研究应坚持有渊源、有依据、有类比、有归纳的“四有”原则;发挥“可信性强、导向性强、实用性强、拓展性强”的“四强”作用。中医药文献研究由于具有医药学的特性,就不同于其他文献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考证、校勘、注释、语译的阶段,必须切合临床实际应用。没有考证、校勘、注释、语译,则失其本源;仅仅只有考证、校勘、注释、语译,则失其命脉。
此次老官山汉墓医简是可供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极其珍贵的中医药文献,据考其中含有失传已久的扁鹊学派医书。
孙光荣表示,目前他尚未见到有关详细资料,还不敢贸然置喙。扁鹊学派研究是一个根本性的、重大的、艰难的医药学课题,特别是值得重视的诊断学课题。《史记》明言:“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这似乎神化了扁鹊的“望诊”,但无疑揭示中医脉诊、尤其是“决生死”的原始思路与方法。能否根据今时的科学理论、医者水平、仪器检测等,就贸然否定史书明载之人、之药、之事呢?他认为:“有可能,但未获得确凿证据。”若此次能确信,无疑将极大推进扁鹊学派研究。据他所知,目前关于扁鹊学派诸多著名学者潜心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可望未来能够取得重大突破。(记者 夏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