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 记者徐爱芳】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医改,用中国式的方法解决世界性的难题。”9日,全国两会部分代表委员接受环球网采访,畅谈他们眼中的中国式医改。
改革基层医院,人人都能就近看病
受访人:全国人大代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一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小鹰
所谓中国式的方法解决医改难题,在李小鹰看来应该是“改革基层医院,使人人都能就近看病,并且能为患者提供优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2013年的医疗改革是夯实基础的一年:基本医保总体实现全覆盖,基本药物制度覆盖80%以上的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等。
医改成绩有目共睹,但是问题仍然存在。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却直言目前医改的初衷是要让患者在基层看病,但是现状和医改的初衷是背离的。
有数据显示,在优质医疗资源比较丰富的北京,就诊的患者多数为外地人。比如,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外地患者约占60%至70%,北京协和医院外地患者占50%左右,北大人民医院外地患者平均也在50%以上。
大医院门庭若市人满为患,一些基层医院却日显冷清少人问津。基层医院的先进医疗设备过半闲置,使用率不足40%。如B超、X光机等从来没有打开过,没有病人要用。
大医院挤不进去,小医院无人问津,这种现状造成的结果就是看病难。李小鹰认为,基层医院无法提供优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是是主要问题之一。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000个县,覆盖惠及农村5亿人口。
李小鹰指出,通过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可以让基层医疗资源充分释放。健全全科医生制度,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使得基层医疗机构能满足大部分患者的大部分的健康需求,将来看病不用出县,让更多的患者在家门口就把病治好。
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强仿权”丰富基药目录
受访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邵一鸣
所谓中国式医改,首先应该立足中国国情。邵一鸣认为“我国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我们可以利用国家法赋予发展中国家为解决公用卫生需求和挽救生命进行的药物强仿权利,并尽快把强仿药纳入到中国基本药物目录中。”
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病已成为我国现阶段和今后突出的急需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以癌症为例,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
邵一鸣指出,现行的《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虽然在09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品种,补充抗肿瘤和血液病用药等,但是520种基本药物仍然无法满足人们对抗病毒药、抗癌药、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等专利药品的需求。
另外,临床上疗效较好的多为进口专利药,且价格昂贵,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极少纳入,只能自费购买,人们不得不面临“看病贵”的困境,甚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不断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
邵一鸣建议,由国家出面启动并支持药企,以强仿与自愿仿制相结合的手段,研发新药和专利药,打破进口专利药的价格垄断,大幅度降低药价使百姓受益。将更多高特效的、特效的专利药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深化中医在医改中的作用
受访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杨金生
“中国式医改的解决方法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就是中医了”,杨金生说,如何深化中医在医改中的作用将有利于推动医改取得成功。
我国人口众多,医疗需求市场庞大,医疗费用开支巨大。杨金生认为中医药有简便价廉的优势。卫生部数据显示,2011年中医以4.01%的机构、6.36%的中央经费,完成了15.38%的门急诊和12.61%的住院工作量,而且平均每张中医处方比西医便宜33.12元,患者人均住院费用要便宜1279.62元。
另一方面,中医的传统手段比如食疗药膳、推拿按摩、针灸刮痧和太极拳等可以调整控制疾病相关危险因素,既能防病,又能治病。
但目前中医药和中医院发展现状并不理想,中医医疗服务各地定价偏低,导致在一些中医医院弃中从西、中医药人才流失、中医疹疗技术濒临失传,中医药创新不足、中医药人才匮乏、中医中药发展不相协调、中医药立法滞后等问题。
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杨金生说认为,“中国式医改要体现中国特色,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的方针;政策措施和资金投入上向中医药倾斜,深化中医药在医改中的作用,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让中医在医改中更多的承担预防、医疗、养生、康复等职能,让百姓便宜地看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