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飞
■被广告误导,吴亚兰并非个例
因为一条“10分钟告别甲状腺疾病”的广告,吴亚兰动心来到京城求医,从而陷入了一段伤心的诉讼中。
类似吴亚兰等患者在北京北城甲状腺医学研究院的就医遭遇,并非个例。
“我作为从医30余年的医务工作者,看到很多老年人轻信夸大宣传,用毕生积蓄的血汗钱去买‘神药’以求治愈,反而耽误病情,我的心在滴血。”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高广生谈及虚假涉医广告泛滥问题时说。
高广生说,如今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各种各样的涉医广告扑面而来。许多广告打着“祖传秘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国内外发明专利”等幌子,极尽编造、夸大之能事。比如,宣传半个月可以治愈糖尿病、各种癌症可以消失、卧床的心脏病人可以轻松登山等,一些媒体开辟专栏甚至专门频道为虚假医药进行宣传,成为传谣者和帮凶。
这类广告是明显违反现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根据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原卫生部联合发布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医疗广告的内容仅限于医疗机构名称、地址、电话、诊疗科目等,目前虚假医疗广告常含有的医疗技术、诊疗方法、保证治愈、专家证明等,以及医疗资讯等发布形式,都在明文禁止之列。
对于违法医疗广告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满天飞的乱象,相关政府部门也表示要严管。根据法律规定和政府部门职责分工,医药广告监管涉及卫生、食药监、工商、宣传等多个部门,近年来,相关部门几乎每年都联合发文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工商和食药监等部门每隔一段时间就曝光一批严重违法广告典型案例,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愿不愿管”是关键
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认为,我国在虚假医药广告监管中,法律不完善、监管难衔接并非根本问题,究其根源“不是难不难管的问题,是愿不愿管的问题”。“治理虚假广告与环保很相似,它不产生GDP,对政府官员个人政绩、升迁等也没有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政府和有关部门不作为。”
去年3月,庄一强联合多位业内知名人士发起虚假医药广告“随手拍”行动,同时征集专业人士作为志愿者,对虚假广告进行检索、鉴别、举报、曝光,希望减少人们上当受骗的风险。1年来,已有近百万网友参与。“这个活动提高了公众的公民意识,让更多人主动维护自身权益。但要根治虚假医药广告,还是要靠政府相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执法力度要形成威慑力,不能任其泛滥。”然而,目前选择性执法的问题突出,因为监管力量不够或其他原因,只对一少部分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对违法者形不成威慑力,反而促使他们想尽办法逃避法律制裁,还可能滋生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