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移动医疗热潮再袭 谁能摸准医院的三大痛点?

2014-05-30 16:08:3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B超医生说我的肝上有一块囊肿,请问要紧吗?肝囊肿在B超下好分辨吗?会不会是肿瘤?”一位匿名网友急切地在网站上向医生发问,他害怕自己得了肝癌,延误治疗。

一会儿,这位网友就得到了北京胸部肿瘤结核病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张卫红的答复:“B超看肝囊肿还是比较准确的,一般不会混肴囊肿和肿瘤。”

上面这位用户和医生是在一个名叫“春雨医生”的网站上进行交流,短短几句问答后,潜在患者节省了时间、金钱成本并消除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医生则通过解答网上提问,获得了院外收入。

医疗世家出身的张锐在2011年创办了春雨医生,主治医生在网站或手机上回答用户问题,目前每天回答用户问题的数量接近3万个,已超越中国最大医院的门诊量。

在张锐看来,移动医疗有助于解决中国目前医疗资源紧缺、不平衡及制度性禁锢三大顽疾,而春雨医生则选取二级甲等医院主治医生的碎片化时间作为切入点。

“二甲医院病床使用率只有80%,调用非顶级医生的碎片时间将会带来巨大价值。”张锐在5月25日健康界举行的“熵量大会”上表示:“二甲医院主治医生的能力已足够回答用户问题,不用千军万马进北京、千军万马奔协和。”

与张锐选取服务患者不同,李天天创办的丁香园定位于服务医生群体。在丁香园上,医生可以获得大量医疗数据及技术服务。目前,丁香园正在开发谷歌眼镜的辅助医疗功能,李天天称,这套系统可以帮助医生更加轻松地完成从写病历到做手术的一系列环节。

移动医疗创业者们希望成为医疗体系的颠覆者,进入者层出不穷。

5月28日下午,支付宝对外公布了名为“未来医院”的计划。据此,支付宝将对医疗机构开放平台能力,具体包括账户体系、移动平台、支付及金融解决方案、云计算能力、大数据平台等。

对中国医疗服务的普遍不满奠定了移动医疗产业的现实基础,而近期国内诸多政策的发布加速了这一进程。

2014年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深化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将积极推动社会办医,加快推进医师多点执业;5月28日,国务院法制办发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解禁处方药网络销售。

艾媒咨询预计,到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达到125.3亿元。

然而,在平安创新投资基金合伙人张江看来,移动医疗产业虽然属于少有的蓝海领域,其中机会很多,但目前尚未出现眼前一亮的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

挪威王国驻华大使馆高级商务顾问武瑊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还不知道有可以盈利的移动医疗公司,现在就是砸钱。”

业内的普遍观点趋于一致,刚刚起步的移动医疗产业,要么没有找到真正的切入点,要么在找到切入点后难以细分需求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

由于优质医疗资源垄断、政策管控前景不明,移动健康产业的商业模式还未清晰。也有先烈倒下,此轮移动健康会吸取经验,重新出发?

医院的“移动”痛点在哪?

物流、安全质量和医疗资源不平衡

移动医疗的创业者们垂涎医院已久,但真正可以撬动这块巨大的市场的公司至今仍未出现。

“实际上,很多移动医疗定位并不准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刘帆在“熵量大会”上说:“移动医疗解决的问题是否是医院关心的,应该换位思考。”

出乎大多数移动医疗创业者们意料的是,物流是医院最为繁重的工作,他们急需找到降低医院物流成本并提高准确率的信息化手段。

据统计,2014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年流水达到30亿元,卫计委管理的44家医院流水总和超过1000亿元。规模庞大的流水来源于药品、器械、设备、试剂的进出。事实上,在医院中60%-70%是搬箱子的活儿。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