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通(医生)
根据教育部4月17日发布的一项工作通知,2014年中央财政支持高等医学院校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培养订单定向免费教育五年制医学生共计5610人,专业为临床医学、中医学、蒙医学、藏医学和维医学。学生录取后、获得入学通知书前,须与培养学校和有关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签署定向培养和就业协议。(4月18日《新华网》)
订单定向招生、培养的免费医学生能解决中西部乡镇医疗人才匮乏的难题吗?笔者认为,如此并不见得就能让问题迎刃而解。
首先,医疗是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医生培养、成长有特定的规律。医学生通过5年的本科学习,刚毕业时最多可算半成品,要想成长为在临床上独当一面的医生,在一些地方需要经过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还要在临床摸爬滚打、积累经验。因此,为乡镇卫生院招来医学毕业生,并不等于就有了可堪大用的人才。中西部地区的乡镇卫生院本身就非常缺乏高水平的医生传帮带,订单定向的医学生如何提高水平,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乡镇卫生院难以留住人才。在现行的医疗资源分配体制下,城市里的大型公立医院往往是兵强马壮,门庭若市,发展迅速。而广大基层医院则普遍门可罗雀,发展举步维艰。“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乡镇医疗机构里临床、医技的中坚人才,往往都会想办法调动到城市,甚至远走发达地区。目前,乡镇卫生院普遍面临着现有职工学历、技能水平偏低,年龄老化等难题。如果这种城乡两极分化的医疗资源配置现状得不到根本性改变,即便免费培养的医学生因为一纸契约而到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工作,他们也很可能无法长期扎根服务于当地,而是采用诸如毁约、跳槽甚至改行等方式选择离开。
再者,留住订单定向式培养医学生,光靠免费还远远不够。确实,定向免费医学生们享受免费的大学教育后,无疑应该履行服务的义务。然而,毕业后扎根效益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如果意味着永远过着清贫的生活,缺乏事业的上升空间,就难以期望年轻人长期坚守。只有切实加大对中西部乡镇医疗机构的投入,尽快完善其软硬件设施,提高其医务人员的待遇,为他们提供各种进修、学习的机会,才能为医学毕业生扎根中西部乡镇卫生院提供足够好的社会土壤,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群众。